在当前的位错认知里面。
位错密度和晶体强度的关系是一条U形曲线。
一方面,实际晶体中位错密度越低,晶体的强度越高;另一方面,从冷加工金属的强度比退火金属高得多的这一事实又可推知,位错密度越高,晶体的强度越高。
所以一般而言,位错的研究方向都是从这两方面入手的。
但慕景池有关于位错的研究并不是从这两份面着手的,他的方向不在于晶体中位错密度的高低。
慕景池的位错理论方法,是深入研究位错的位置、结构、应力场等等对于晶体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当前的材料成型技术引导位错。
而这种研究位错的方式,可以说是十分的剑走偏锋。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走过,可能有人想过,但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和规律去支撑这样的位错理论。
就算是有相关的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数据串联起来,分析数据中的相关性,最终得出理论。
这一系列的操作,也不是一般的研究者能够做到的。
慕景池能够做到,也让人不得不承认其天赋异禀,是做材料科研这一行的料。
能够从当前的位错方向跳出去,深挖一条极少人走的道路,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材料学基础,才能发现这样的位错理论。
这不是运气能够做到的,这是实打实的能力。
“老杨真是好运气啊!
”
杜存义和周淮国坐在一起,杜教授现在已经八十岁的年龄了。
对他而言,这太前沿的知识已经是有些吃力了,所以他对于位错理论知识的寻根问底其实并不太在意。
自然会有其他的材料研究者去分析和验证。
他更为在意的是培养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对于杨文武能够找到慕景池这样的学生,杜教授是十分羡慕的,“人到晚年,居然还能撞到一个这么好的材料天才。
”
每一个天才对于国家而言都是财富,更何况是关系到各种产业的材料天才。
国家对于这种天才的支持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是捧在国家手心里的宝贝。
而这样的天才也十分的罕见。
数学界、物理界都有各种各样的天才显现,但材料学相比起来,有些少。
主要的问题是材料学乃是工科,理论吹得再好也没什么用,要实实在在的做出应用成果,别人才会承认。
当然,基础研究是另外一种说法。
慕景池这样的天才,对于杨文武而言,就是可以传承他衣钵的。
杨文武可以在慕景池还未成长起来的时候作为他的后盾,等到慕景池成长起来了,也可以在杨文武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继续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