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走王子顺对刘应遇来说是顺手而为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这事一旦被有心人尤其是政敌知道的话,刘应遇失去的不仅仅是政治生命甚至是生理生命!
现在整个陕西官场对反贼的态度是主剿,但凡有人敢跳出来说招抚那结果就是群起而攻之!
陕西三边总督武之望、陕西巡抚胡庭宴这两个陕西最高军政长官的想法就主抚,但即便是位高权重到他们俩这个份上也一样不敢表露出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高官一直以来都是持躺平态度,他们两个不主动积极剿贼实际上就是支持招抚,这两人心里很清楚陕西民变的根源不在百姓而在官绅、在朝廷、在君王!
但是有的时候身在局中却又无力改变,只能随波逐流任其发展,最后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陕西民变灭亡大明王朝。
日后在封建统治者的史书中这两人被扣上一口造成陕西农民起义的黑锅。
当下对于农民起义主剿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主抚的人也有不少,比如现在主剿的延绥杨鹤日后便是一个坚定的主抚派。
而目前在葭州的刘应遇也是一个隐藏的主抚派,表面上他积极围剿王二不过也是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罢了,内心深处他很明白陕西的民变的原因。
刘应遇进士出身,一路从知县到知州再到知府最后做到陕西按察副使、商洛兵备道,这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明白了民间疾苦知道了老百姓的不容易,也真正了解了大明朝的弊政所在。
但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兵备道即使知道国家的弊政所在也无能为力,对此他也无可奈何。
在商洛道的时候他见了治下卫所的糜烂状况,为了扭转这个颓势,他清丈军屯逼地方豪强和卫所军官退还侵吞的军户屯田。
在这个过程中刘应遇受到了官场上的巨大压力,一封封弹劾信送到部院朝堂之上,要不是他在朝中有人再加上他的顶头上司胡庭宴默许他这么干,恐怕他现在不是在流放的路上就是在回家抱孩子。
刘应遇受到的不仅是官场的明枪还受到了下面的暗箭。好几次他的兵备道衙门莫名其妙的着火险些将自己烧死,最后一查却是什么都查不到。
但即便如此刘应遇依然顶着各种压力坚持清丈军屯,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从那些豪强军官手中夺回来不少军田,靠着这些屯田刘应遇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训练了一支可战之师!
虽然刘应遇清丈军屯成功,但这并没有让刘应遇有多高兴。就连清丈几个卫所屯田拿几个世袭的废物军官开刀都差点把他搭进去,这可想而知解决官绅群体侵占民田偷税漏税的问题有多难解决。
刘应遇很清楚老百姓造反就是没饭吃,为什么没饭吃?!说到底不是赋税高了就是没有田种。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归根结底还在官绅这个群体身上。
动几个靠边站的世袭军官都这么难,可想而知想动官绅的利益会遭到什么样的反噬!
当然刘应遇实际上在清丈军屯的时候并没有动官绅的利益,卫所的屯田大部分是被世袭军官侵占不假,但依然有一部分是被附近官绅给屯了。
清丈的时候刘应遇故意绕开那些官绅专门整治世袭军官,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应遇才总算弄到点屯田,如果刘应遇当时要是敢动官绅的利益恐怕现在官都没得当。
刘应遇到底是做到了兵备道的人,这点子政治智慧还是有的,柿子还是捡软的捏好。
。。。
好了闲话不扯了,总之刘应遇的想法就是主抚,但是碍于目前的陕西官场风向也不敢表露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刘应遇不惜冒着这么大政治风险放王子顺走的原因之一,刘应遇给王子顺承诺了,只要日后朝廷风向有变就替他做保让他招安吃皇粮当大官。
当然刘应遇更多的还是迫于上面的压力,胡庭宴虽然心里主抚但表面上还是要有一副主剿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胡庭宴一定要弄死王二的原因。
自从胡庭宴知道王二被刘应遇堵在葭州之后,便一天一封六百里加急快递王葭州送,整天就跟催命似的催着刘应遇尽快出兵剿灭王二。
但同时杨鹤又给刘应遇下了死命令不许一个反贼进入府谷,在两方压力之下刘应遇不得已不出此下策!
不过这个策略还是很有效的,王子顺给他送了两百石粮食和两千两银子过来,至于那一千两则是王子顺孝敬刘大人个人的。
刘应遇刘大人虽然是个能臣干吏但是这不妨碍他是个贪官,不过身在官场也由不得他,他不拿下面的人敢拿?!刘应遇知道下面的千总、把总绝对也拿了王子顺的银子!
如果他不拿这一千两的话下面的千总、把总拿着王子顺带银子心里难道不害怕吗?!这人心一乱搞不好他和反贼私通的事情就泄露出去!
只有他拿了,下面的人拿了,大家都拿了。这样一来都有把柄在对方手上才不会出现二五仔去告密!
要知道这是崇祯元年不是崇祯末年,崇祯末年的时候上到数省督师下到一个把总都敢拿反贼的银子,但是现在有人敢收反贼的银子那就得小心乌纱帽和脑袋了。
这也不得不说刘应遇胆子大,不过胆子不大的人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在辖区内清丈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