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蜀汉建兴三年 > 第97章 魏延造反的可行性 诸葛亮的东吴吃瘪成长经历(第1页)

第97章 魏延造反的可行性 诸葛亮的东吴吃瘪成长经历(第1页)

魏延是个有大理想的人,但刘备集团前期的将星如云让他不得不低调收敛锋芒。刘备一生识人无数,从魏延法场救黄忠、杀主韩玄、献长沙城,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胸怀抱负、敢于剑走偏锋的理想主义者。

刘备对魏延的破格提拔,让魏延感激不尽,以至于在刘备东征失败后,踏踏实实地在汉中镇守多年,即便自己汉中军政一手抓,也从未起过反叛之心。

要知道,魏国派出贿赂诱降魏延的使者可是不计其数的,这几年间收到魏国来信最多的人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二多的便是汉中都督魏延。魏国三任君主曹操、曹丕、曹叡不断地对魏延封官许愿,诱以官禄德,魏延仍然不为所动。

对于魏延在汉中大权独揽的情况,诸葛亮自然也是早有算计,提前做好了安排。那就是将进入西川的重要关隘川口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所以魏延也不是傻子,如果此时魏延宣布汉中独立,或者投降曹魏,蜀汉虽然短暂时间之内动不了他魏延,但是汉中和益州之间的几个重要隘口,剑阁天险、白水关、阳安关、关城都牢牢地把握在诸葛亮的手中,形势对汉中地区十分不利。

这样一来,丞相的中央军随时可以北上收复汉中,但魏延的汉中军想要一连突破几个隘口,攻下成都,难度不亚于直接拿下洛阳。这样自己缺失了财政来源,兵心也不稳,迟早被丞相的中央军所剿灭。

如果直接投降曹魏,打开阳平关引魏军进驻汉中呢?魏延又不是个政治白痴,还是会算账的。曹军都进入到了汉中,那魏延对魏国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魏延在蜀汉这边是封疆大吏,一方诸侯,是蜀汉军队系统排名靠前的重要将领。到了曹魏那边,只不过算一个稍微强点的降将吧,待遇再好能超过张合多少呢?肯定给不了封疆大吏的都督职位。最后还会落得个背主求荣的骂名,完全是得不偿失。

但眼下魏延的汉中都督被撤销,假节的权力被收回。自己的部曲也要听从丞相的调度,哪怕是自己不认同的任务也得去执行,自己的自由裁量权完全被剥夺。战场听命是一个普通将领的本分,但对于魏延这样一个志向远大、而且习惯了在汉中号令军阵的人来说,确实是有些不适应。

此前在南中对战孟获藤甲兵连败五场,受够了窝囊气,最后出风头的、受到褒奖、重赏提拔的还是李恢。魏延在南中一战之后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赏赐,唯一只是领了一个虚衔——凉州刺史。

诸葛亮抵达汉中之后,召开了第一次军事讨论会,让各位军事将领可以各抒己见,群策群力,贡献破敌之法。

丞相做事的风格是非常的务实,而组织计划谋略的过程也是非常开明,先让所有人集思广益,自己再针对将领提出的进行可行性分析。

如果初步觉得值得一试的,再向自己的“秘书处”——两位中参军,杨仪、马谡寻求建议,最后自己一锤定音,拍板执行。如需要进一步考察,也会选择自己亲自出马调研。比如此前,对阵孟获藤甲兵时,深入附近的山林,考察地形,最后挑选出了最佳伏击地点——盘蛇口。

早年间的诸葛亮,刚出山时候指挥起来博望坡战役,火烧夏侯惇,十分得心应手。当然,得益于诸葛亮本身在荆州已经生活多年,对附近的山川地形,了如指掌。

而且那时候,刘备集团还是一个小型初创公司,团队里面竟是年轻鼎盛的关、张、赵这些业务骨干,这是何等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而且这个小公司的老板刘备本身就是一个业务大牛,自己的带兵能力一流,有了诸葛亮的出谋划策,在新野一带打出了不少的胜仗。

若不是,刘备背后投资公司的新任老板刘琮,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投降了曹操,撤资加上背刺,刘备也不至于携民渡江,转战江夏。

在蜀汉集团21年的工作经历让意气风发、天马行空的诸葛亮,变得谦虚谨慎、步步为营。而习惯集思广益的习惯,源于此前一次在东吴的经历。

在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老赖刘备一直拖着,直到孙权陈兵边境,刘备才决定将长沙三郡归还。孙权也十分开心,便邀请诸葛亮,来到东吴都城建业。

诸葛亮来到建业之后,听闻孙权要建造一座高大上的佛塔,名叫报恩寺(在今江苏南京)。诸葛亮不仅精通兵法韬略,还是一名能工巧匠。他立刻设计了一张图纸,设计了一座高度超过20丈的佛塔(30多米),给塔顶上又设计了一个高度为5丈的铜葫芦,铜葫芦的重量达到4000多斤。借助建造佛塔的名义,来打探东吴的真实国力。

诸葛亮的设计,唯此铜葫芦最为难以建造,一时之间难住了东吴无数能工巧匠,直到三个皮匠的出现,揭下了孙权的告示,才帮助孙权化解了这次尴尬。

三个皮匠首先砍伐了一棵十几米高、两米粗的大树,通过雕刻和拼接,把大树制作成一个葫芦模型,接着,以木葫芦做胚子,用许多张水牛皮蒙在表面,一针一线缝制成牛皮葫芦,然后,在牛皮葫芦上竖着划出一条等高的口子,掏出木葫芦,又把牛皮缝好,就这样制作好了铜葫芦的模子。

最后,把牛皮模子埋在沙土里,给模子里面浇筑铜水,最终,做好了诸葛亮所要求的铜葫芦,尺寸、重量都不差。诸葛亮看到亮铮铮的铜葫芦后非常惊讶,赞叹东吴是藏龙卧虎之地,不敢久留,便立刻起身返回益州。

于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俗语便在东吴流传开来,这件事情让诸葛亮对群众的智慧不敢小觑,从此更加注重调研和听取他人意见。

会上,各位将领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但大多是些平平无奇的策略方针,我在一旁听得百无聊赖,默默观察丞相的神态,一直是不动声色。直到魏延站了出来发言,说出了他的谋略。

喜欢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