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朱元璋、杨帆、朱标等人往回赶。
朱元璋脸色凝重。
朱标同样如此。
明明是利国利民的新法,怎么就变成了害人的暴政?
朱标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杨军师说得对,问题根源在于地方官吏贪腐成风,阳奉阴违。”
“他们利用手中权力,与乡绅大户勾结,将本该由士绅承担的部分税负转嫁于贫苦百姓。”
“加之监督不力,法不责众,致使此等恶行愈演愈烈。”
朱元璋怒气难平。
“他们是不是以为咱朱元璋提不动刀了?”
“咱要大开杀戒,让那些敢于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之徒,知晓咱大明律法的威严。”
朱标闻言,心中虽有顾虑,却也知父皇决心已定。
他进言道:“父皇圣明,然则严惩之余,更需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上下一心。”
“儿臣以为,可增设举报渠道,或者派都察院的人下去明察暗访,并鼓励百姓揭发贪腐,形成全民监督之风。
“此外,还要选拔清廉官员,充实地方,亦是治本之策。”
朱标倒是想的很周到。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
不愧是咱亲自培养的好儿子,比什么朱佑樘、朱载垕之流强千倍万倍。
把大明交给标儿,咱放心。
朱元璋点头赞许,“标儿所言极是,咱即刻下旨,令都察院严查贪腐,严惩不贷,同时加强监督,选拔贤能,务必使摊丁入亩之政惠及万民,不负咱推行新法的初衷。”
说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看了一眼杨帆。
“老杨,你觉得这样做怎么样?”
当然是不怎么样。
但杨帆不能说。
后世都治不了贪污腐败,更何况是大明。
杨帆淡淡说了一句:“挺好的。”
朱元璋眉头紧锁,感觉杨帆在敷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