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大周皇太子百度百科 > 第209章 购粮与制度(第2页)

第209章 购粮与制度(第2页)

与妻儿在府中相处几日后,刘卓又重新回到了济南城。一到巡抚衙门,邓德霖就前来报喜。

“大人,魏忠贤派的人已经把三十万两粮饷运抵官署,属下等人也一一清点了,核对无误。”邓德霖异常兴奋的汇报道。

“好,此事做的不错。多日奔波,也辛苦你了,下去领赏吧。”刘卓面带笑容,宽慰道。

济南城北的刘氏商行中,苏若莹正在劝说着李常在。

“李叔,我这几日都磨破了嘴皮,你怎么一点就听不进去呢?我可是给抚台大人立下军令状的,无法说和你们二人,我就会被大人赶出商行。李叔,你忍心见我如此吗?”苏若莹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卖惨道。

“不是我不愿意低头,关键是你说的话,实在令我无法相信。依靠商行生存的百姓何止万人,公子的随意一个决定就会影响到其他人。倘若公子日后还是如此独断独行呢?我又当如何?”李常在长舒一口气,无奈道。

“李叔,你作为商行的主事,为商行里的众人考虑确实没有问题。但是,你又不是抚台大人,你怎么知道抚台大人的举动不是为了商行的众人考虑呢?”

“短期来看,抚台大人的决定是不太合乎情理,过于一意孤行。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未必不是在防患未然。”苏若莹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劝说道。

“一意孤行,未雨绸缪。公子又到底知道了什么?”李常在口中喃喃道。往日的场景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刘氏商行一路的辛酸历程令李常在感动不已。

自从东家将商行的管理工作交由刘卓,公子行事从来都是乾纲独断,不容许他人插手。

即便是商行交由其他掌柜级别的人打理,在重要问题上,依然是以公子的意见为准。依常理推断,公子定然不会做出有损商行利益的事情,除非另有隐情。

苏若莹就在一旁看着李常在深思。不知过了多久,李常在才回过神。

“你去回禀公子,就说李常在知错了。”李常在抬头看着眼前的苏若莹吩咐道。

“就这么一句话就完了?不需要坐下来好好聊一下吗?”苏若莹十分不解。

“不用,你直接去传话吧。”李常在吩咐道。

将李常在的话一字不落传给刘卓后,刘卓并没有太过震惊,只是简单的询问了几句,就打发走了苏若莹。

明朝的行政级别是四级行政区划设置,县、州府、省、中央。即便是与前世所处社会比起来,也只差了一级,却又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刘卓曾多次与底下的幕僚就如今的官制进行讨论。

首先,明朝虽然采用科举取士,但是却忽略了官员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致后期官僚主义之风盛行。当官的只顾个人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

其次,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太大,地方知县的任免也都由中央的吏部任免。对于地方事务的管理过于集中,自主程度低。

军事制度方面,朱元璋立国之初颇为自豪的卫所制与军屯制,经过十几代的帝王,早已是名存实亡。

募兵制虽然会导致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使得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进而形成藩镇割据。但是,募兵制的好处却是不言而喻的。募兵以兵为业,不仅战斗力极强,且有利于各行业的百姓生产。

刘卓在辽东驻守三万兵马,采用的就是募兵制。不过,现在军队的数量少,并且粮食补给与武器弹药也都是山东供给,暂时也没有什么大碍。

中央与地方官员官员制度方面,明清的设置也较为完善,就是有一些繁琐。

明朝处理政务文书的流程是这样的。全国各地的文书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先呈递给通政使司,由其汇总交给司礼监。

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再由六科校对下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务流程。

这样做确有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

内阁与司礼监的权力最初都是源于皇帝。之后,内阁逐渐靠向文官集团,而司礼监始终代表着皇帝。这样的设置,即便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阉宦,却始终难以篡位夺权。

纵使明后期的一些皇帝多年不朝,怠于朝政,中央依旧可以照常运转。

此外,明朝的部分文官。基于对朝局的担忧与对百姓的怜悯,相对其它朝代的官员,也敢于谏言,明朝一些皇帝对于那些官员是又爱又恨。

但是这样的制度又导致了权力斗争不断,不少内阁辅臣、名臣死于斗争之下。

尤其到了明末,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更是空前激烈,你争我夺,相互倾轧,影响国家施政的效率。使得本就风中残烛的大明朝更加脆弱不堪,最终成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