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先看哪个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原文】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注释】公子荆:《论语·子路》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孔子赞美卫公子荆,不但知足而且善于治理家产。齐景公:《论语·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匹,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自兴:自我奋勉。

【译义】读《论语·子路》篇公子荆那一章,可以让富有的人效法;读《论语·季氏》篇有关齐景公那一章,贫穷的人可以为之而奋发。如果舍不得金钱,不可能成为义士;舍不得性命,就不可能成为忠臣。

【评析】公子荆善于治理家产,最初并没有什么财富,但他却说:“尚称够用!”稍有财富时就说:“可称完备了!”到了富有时,他说:“可称完美无缺了!”在这段由贫至富的过程中,他不断地致力生产,并抱着知足的态度,所以贫能安贫,富能安富,始终保持心境上的裕如。齐景公养马千匹,死了以后并没有值得百姓称赞的美德;伯夷叔齐不肯食用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而人民却争相称道。可见一个人“富有”或“贫穷”,不在财富,而在道德。其实,读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学习,贫者也可以学习。阅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勤勉,富者也可以自惕。假使伯夷叔齐爱财,接受周赐予的厚禄,终究不能成为义士。如果伯夷叔齐惜命,也一定不肯饿死在首阳山上了。古时的忠臣义士,正是孟子口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

【原文】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

【注释】痨疾:今言肺结核。

【译义】常见勤勉刻苦的人绝对不会得痨病,而显名闻达之士往往是穷苦出身,这也可看成是盈则亏、消则长的大自然本有的道理。

【评析】月盈则缺,缺尽而满。季节也是如此,夏天生机到了极盛时,便要走向秋冬的凋零,凋零到了尽头,又可迎向春天的生机。勤苦之人绝无痨疾,乃是因为其外在肢体不断消耗,因此,内在生机便源源不绝,正如月之由亏缺走向盈满的阶段。享乐之人四体不勤而犹进补,反而断了内在的生机,由内起了死意,正如月之由盈满走向亏损的现象。

显达之士出于寒门,因为寒门无所有,是向上弥补的结果;富门出孽子,因为富门无所缺,是尽量消耗的缘故。《易经》上否极则泰来,既济之后则为未济,都是综合自然现象而归纳出的人事道理。如果不走上盈满,就不会走上亏损之路;如果始终保有未济的心情,就不会有既济之后的“初吉终乱”,这往往是由我们的态度来决定的。人心可以决定事情的变化,而事情往往要看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

肯下人,终能上人

【原文】欲利己,但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注释】下人:屈居人下。

【译义】想要对自己有利,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够屈居人下而无怨言,终有一天也能居于人上。

【评析】很多事情所图谋的和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恰好相反。欲利已而反害己,乃是因为人人都想利己,而利又未必能满足每一个人,因此,在利之中必有许多争斗,人们常在未蒙其利时便已先受其害,或者已得其利,而祸害随来。因为要将可争斗的“利”纳入怀里,必然就要承受争斗。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前一句便是“肯下人”的意思,后一句便是“能上人”的意思。反过来说,“不肯下人,终不能上人”。万丈高楼平地起,盖楼房岂有不打地基的?不挖地基而盖的楼房,终禁不起风吹雨打而倒塌。如果不肯打下坚实的基础,好好学习,凭什么本领爬得高呢?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成功的,那些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由低处经过了千辛万苦才爬到高处的?挨不住的早就下来了,还谈什么成功呢?

大孝单称虞舜,英才独颂周公

【原文】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于德也。

【注释】克孝:能够尽孝道。

【译义】古来能够尽孝道的人很多,然而独独称虞舜为大孝之人,乃是因为他能在孝道上为人所难为之事。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极多,然而单单称赞周公为美才,乃是因为周公的才能以道德为根本。

【评析】能尽孝道的人固然多,但是,像舜那般受了种种陷害,仍能保有孝心的毕竟少见。舜的父亲瞽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死后,瞽续弦生了象,由于喜欢后妻之子,因此,时常想杀死舜。有一天,瞽要舜到仓廪修补,瞽从下放火烧屋,舜利用斗笠护身跳下逃生。瞽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预留通道,果然

瞽和象趁机将井填实,舜从预留的孔道逃出,得以不死。瞽虽如此待舜,舜仍然孝顺他,并且友爱兄弟,若换了他人,早就因瞽“父不父”,而自己也“子不子”了,要不然也早离家出走。能像舜这样完美无缺的人,实在是十分难得。

周公的美才,只要从周代的礼乐行政都出自周公之手便可见一斑。这样的美才已是后世有才之人所难企及的,然而孔子仍说:“使骄且吝,则不足观。”由此可知,周公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他的道德了。世人稍有才华,便趾高气扬,然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饮三吐哺”,而毫无骄吝之色。武王病时,周公祓洁斋戒,要以自己作为质押,代替武王死,武王果然痊愈。武王崩逝,成王年幼,周公又不畏流言,辅佐成王摄理国政,等成王长大后,再把政权交还给他。周公不仅有美才,且能不骄不吝,以德为本,所以,孔子要独称周公,并不仅是因为他曾制礼作乐的缘故,实是由于他道德高尚。

险奇一时,常者永世

【原文】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注释】特:只是。常然:常理如此。

【译义】凡是人世间危险奇怪的事,绝不要去做,虽然有人因为做了这事而侥幸得到利益,那也不过是偶然罢了!不可将它视为常理。可以作为常理的,一定是平淡而没有什么奇特的事,例如耕田、读书之类的事便是。

【评析】事之为奇为险,必不为常有之事,若是经常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不足成险了。奇险之事若要成功,往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作为奇险,必然没有前例可循,也没有经验作为参考。如果侥幸得到利益,也非长久之事。例如海中寻宝,奇则奇矣,险则险矣,岂是日日可得的,又岂可作为一生事业的依靠?

一件事称之为奇,在社会上必无广泛用途,所以没有太多人将精力投注其上。人不可能永远住在高峰,而要住在平原,亦是如此。登山家在攀登喜马拉雅山,或是探险家在深入蛮荒地之后,必定回到人间,因为人间才是常道。奇险不同于走在时代的前峰,奇险之事现在不足为常理,未来也不足为常理;而时代之先端则是由时代常道中看到未来的趋向,所看到的仍是常道。读书和耕田是最平淡不过的事,然而正因为它是人类不可少的,所以到处可见,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难道有一天人类竟不需要食物来补充体力,不需要读书来增加知识了吗?即使未来科技发达,也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来做同样的事罢了。

不能缩头休缩头,得放手时须放手

【原文】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注释】缩头:比喻逃避。

【译义】于情于理不当逃避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可以不要放在心上的事,就要将它放下。

【评析】人生的福祸难料,虽然每一个人都想趋吉避凶,却不能事事如愿。一旦遇到于情于理都不应当逃避的事情,即使做了于已有害,仍然应该去做。“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个“义”便是“不能缩头”之事。行义本需极大的勇气,革命先烈献身革命,难道他们不知革命是要杀头的吗?只是当时人民的痛苦和列强的瓜分已经到了有识之士不能缩头的时候了,所以慷慨赴义,虽死不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