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响应桥瑁檄文,依附袁术,北上伐董。
桥瑁檄文四处散发,被董卓同党得之,送至京师。
董卓览檄大惊,对李儒说道:天下诸侯得此檄文,若迎立弘农王复位,则我大事去矣。
李儒:不如以毒酒杀之,以绝天下之望。
董卓称善,遂命将弘农王刘辩置于阁上,派李儒照计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儒奉命,引兵上阁,向弘农王进献毒酒道:若服此药,可以辟恶。
弘农王当时虽然只有十五岁,然自幼便在玄天观跟从鬼谷门长老史子眇习学道术,有何不知者?于是微微笑道:我又没病,辟甚恶煞?不过是想杀我而已!
故作不肯受其进献。李儒强迫饮之,刘辩实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并于席间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歌罢,又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打翻烛台。
李儒见此,急命军士重燃蜡烛。未知弘农王侍卫胡车儿眼疾手快,已趁烛灭之际,将毒酒换成假死之药。
字幕:刘辩与唐姬遂喝毒酒假死,后被议郎蔡邕救出洛阳,随史子眇道长逃至东郡,隐居于泰山太守诸葛珪家,冒充其次子,就此化名为诸葛亮。
画外音:献帝刘协即位,诏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令各一人出任郎官,使补宦官所领诸内署。灵帝时诸内署令悉以宦者为之,自袁绍尽诛宦官,至此复以士人为诸内署令丞。
字幕:永汉元年十月,西河郡黄巾首领郭太造乱,领兵攻略河东郡。
消息传至洛阳,献帝无语,百官不言。董卓便派女婿牛辅为将,率兵进讨。
十一月,汉廷因羌族攻扰三辅,诏命罢省扶风都尉,另置汉安都护,以总统西方诸事。
当年郑玄注经,取得伟大成就。
字幕: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少为乡啬夫,常赴学官听讲,不乐为吏。遂入洛阳太学,师事第五元先、张恭祖,通读儒家经典。又应卢植举荐,投马融门下受业。学成回归乡里,学徒相随者数百人众,专心讲学,遍注群经。说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被尊为一代宗师,名满天下。其着述极丰,主要有《周易注》、《尚书注》、《周官礼注》等,称为郑学。
次年,诏命改元为初平。
初平元年正月,李儒疾入相府,来报董卓:今接驿报,山东各地起兵,声称讨伐恩相。
董卓:都有哪些逆贼,如此大胆?
李儒:共有十数路之多,对外号称十八路诸侯,今抄有名单在此。
董卓:我眼神不济,你且念来我听。
李儒:小者不论,今举其名望素着者,是为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董卓:其势若何?各将兵马屯于何处?又以何人为祸首?
李儒: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并州张杨率部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张邈麾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供给联军粮草。群雄因为皆服太傅袁隗,故都推举其侄袁绍为盟主。
董卓:袁绍志大才疏,多谋少断,有何能为!
李儒:恩相所言是也,倒与济北相鲍信堪称知音。
董卓:此言何谓?
李儒:因只有鲍信坚称,曹操才是堪为盟主者,但众人不服其论,只服袁绍。
董卓:最终如何?
李儒:最终袁绍接受众托,自号车骑将军,群贼都被假授官号,曹操授行奋武将军。
董卓:彼若举众而来,我将以何拒之?
李儒:诚如恩相所言,袁绍乃无谋之辈,彼众亦为乌合之众,不足惧也。恩相戎马半生,威震西凉,其谁不知?且有大将牛辅、吕布为助,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以为爪牙,更是纵横天下,无往不胜。山东群贼若来,只须派兵把住汜水、虎牢二关,必能败之。
董卓听罢,哈哈大笑:再兼贤契智谋无双,我无忧矣。
镜头转换,按下洛阳布防,复说山东群雄。
河内太守王匡收到桥瑁檄文,立即响应,遂尽发河内之兵,向西而来。因派从事韩浩为先锋,率领兵马驻守于孟津;又派遣部下精锐“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
董卓闻报,乃用李儒之策对敌。因使李傕、郭汜虚张声势,扬言欲从平阴县渡河,使王匡闻报因而死守河岸;复派吕布却率精锐部队,经由小平津渡河,绕到河内后方,施行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