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华夏集是 > 第四十二集 夏姬乱陈(第5页)

第四十二集 夏姬乱陈(第5页)

画外音:春秋时期,历代郑国之君,皆明知不是晋、楚两国对手,向来都是晋伐附晋,楚攻附楚。因何至于襄公,却举国拼死抗楚,长达百日之久,然后方才求成服输?原来内中自有玄机。郑襄公即位以来,为摆脱遭受两强交攻困境,便一直寻找机会,企图策动晋、楚两国决战,择其胜者而从之。自城濮之战后,晋楚围绕攻郑救郑,每次都是稍触即解,都不愿在无绝对胜算下,肯作决一死战。但两国中若有一方欲灭郑国,并据其地以为己有,另一方则必作殊死之争。郑襄公以死抗楚百日,见晋军终于不至而降,便是为此。

镜头闪回。楚军围郑之时,郑襄公遣使赴晋,请发兵攻楚,以解郑围。

晋成公接见郑使,许以发兵。遂命三军齐发,拜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縠副之;士会为上军元帅,郤克副之;赵朔为下军元帅,栾书副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复调魏錡、赵旃、荀罃、逢伯、鲍癸等数十员大将,兵车六百乘,自绛州进发。夏六月,到黄河口安营下寨,止于河北。楚庄王早已闻报,但因郑都未下,为麻痹晋军,便两度遣使至营,求和示弱。晋军主将荀林父依如从前,无意决战,遂答应议和,并约定盟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此以来,晋国便中楚庄王缓兵之计。

结果所约盟期未至,郑都已被攻克,郑襄公亲至楚营请和,并留弟公子去疾为质,楚军已无后顾之忧。正当荀林父行将盟会之时,楚庄王已撕毁盟约,调兵遣将,准备决战。

时近中秋,草壮马肥,正是会猎争战最佳时节。

楚庄王发出命令,先使小股兵力前往晋营,袭扰诱战,以探敌军虚实。

晋将魏錡、赵旃未得元帅军令,便即冒然出营,攻击楚师。

楚国袭扰之师佯败,回营交令:晋师主力皆在河北,河南只有两营兵马,今来追我。

楚庄王:妙哉。此番荀林父再若避战,除非舍弃此两营之军,任其被我吞食。

于是下令,全军出营,全力反击。魏錡、赵旃未料如此,将要回师北渡,已自来之不及,便被陷于重围之中。

早有斥侯报至河北大营,荀林父至此方知上当,懊悔不及,只得挥师南渡,来救两营军马,被迫匆促应战。

楚庄王闻报晋军渡河,于是亲自麾军北行,至于郔邑扎营,并问诸将,战和之计。

令尹孙叔敖进言:今我已得郑国,何用寻仇于晋?不如全师而归,万无一失。

嬖人伍参奏道:臣以为不然。若我今番避晋,郑必再次反楚。王若争霸中原,非与晋决战不可,以坚郑国之志。战若不胜,南归而已,晋军其奈我何?

孙叔敖怒道:卿嬖人而已,何敢轻与军戎重事?我军昔岁入陈,今岁伐郑,师劳兵敝。倘若战而不捷,虽食伍参之肉,岂足赎罪?

伍参反驳道:军戎战事,亦非生而知之,更无贵贱之分。若战而捷,令尹可谓无谋者矣;如其不捷,我伍参之肉将为晋军所食,何能及于令尹之口?

孙叔敖闻言愈怒,于是不理伍参,当即下令:回车向南,倒转旌旗,准备回师!

伍参见楚庄王面现犹豫之色,高声言道:令尹且慢!且听伍参一言,然后退兵不迟。

孙叔敖:又有何话说?

伍参:此时晋国,自赵盾及康公亡故,已大非昔日可比。荀林父执政,兼为中军之帅,才不服众,令不能行,此晋之可胜一也;其副佐先縠刚愎自用,不肯听从主帅命令,且又对下不仁,诸将亦不肯服从其命。魏錡、赵旃违命出战,便是明证,此晋之可胜二也;荀林父、士会、赵朔三帅互不相统,欲专权行事而不能,欲听命行动而无其上,则大军听谁?此晋之可胜三也。况彼臣子为帅,我则国君亲征;若我军撤退,是君避臣,何耻辱至甚此者?

楚庄王听罢,乃遍问诸将:卿等意下如何?

议论结果,中军元帅虞邱、连尹襄老、裨将蔡鸠居、彭名四人附和令尹,主张退兵;公子婴齐、子谷臣、子侧、屈荡、潘党、乐伯、养繇基、许伯、熊负羁、许偃等二十余人,则赞成伍参,俱请决战。楚庄王见此,起身离座,亲将令尹孙叔敖劝回,虚心下意相请。

楚庄王:诸将既有效命之志,寡人岂可只思万全之计?请令尹北向,决战晋师。

孙叔敖应诺,便传将令:既曰决战,临敌时后退者,斩!

晋军渡河,驻扎于敖、鄗二山之间(今河南荥阳县北)。

郑襄公为求郑国久安,正自希望两强决战,遂派皇戌为使,至晋营来见荀林父。

皇戌:大帅!今郑国所以屈服楚国,是因坚守百日,而贵军不至;为免于覆亡,不得已请成,非是敢对晋国抱有二心也。楚因屡胜而骄,且在外数月,师老兵疲,又不设备,若晋军全力攻击,我郑军再暗中助之,楚军定败,此后绝不敢窥视江北矣!

荀林父:待我与诸将商议,然后回报郑公。

皇戌应诺,告辞回国。荀林父于是召集众将,商议决战之计。

中军佐先縠进言:败楚威郑,在此一举。且我军已渡河,有进无退,战之可也!

赵括、赵同附和: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

下军佐栾书反驳:诸公之论非也。我闻楚灭庸国以来,争霸中原之心日炽,厉兵秣马,全民皆兵。其君在国,则无日不教训国人,说甚民生艰难,祸至无日,戒惧不可以懈怠;其王在军,则无日不告诫将士,说甚胜利不可仗恃,纣王百战百胜,终于灭亡。彼楚国君臣不骄,军事有备,胜之何易?郑伯遣使劝我决战,是欲使鹬蚌相争,彼郑国渔翁得利也。我若胜,其从晋;我若败,其从楚。是以我晋国为卜,不能听也!

赵朔赞成:栾将军所言甚善,是使晋国长治久安良策也!

因见众论不一,荀林父犹豫不决。便在此时,人报楚王派大夫樊姬为使,前来议和。

先縠叫道:此是借议和为名,前来试探军情。不如杀之,乘势发兵,攻其不备。

荀林父不悦道:是何言耶!自古以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我方伯大国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