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在路上相遇,则互相杀害劫掠;兼因饥饿、疾病死亡,能还家乡者十之二三。
中原一片混乱,再无人从事农耕。
冉闵至此懊悔不迭,遂诛杀法饶父子,肢解其尸,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石祗大胜,于是厚礼遣送燕、秦援兵回国。自与汝阴王石琨把守襄城,另派刘显为将,率领七万士众前往攻打邺城。
当时冉闵潜还邺城,无人知晓,内外议论纷纷,都以为冉闵已死。
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亲出郊祀,以安众心,冉闵听从其议行之,讹传止息。
郊祭已毕还于邺宫,门将入报:赵将刘显大军已到明光宫,距邺城只有二十三里。
冉闵恐惧,命召卫将军王泰商议。
王泰恨其不听己谋,以患疮不愈而辞。冉闵亲临探望,王泰执意称病不起。
冉闵大怒返宫,对左右道:巴奴,我岂要你救命哉!今先灭群胡,后斩王泰。
于是悉其部众,出屯城外;又分兵五千,对儿子冉明说道:你带领此五千精兵,埋伏于五十里外谷中。敌兵来时尽管放过,休要与其交锋,亦不可使其发觉;只待刘显兵退之时,却引兵出谷截杀,断其退路。
冉明领命,心怀狐疑引兵而去。
刘显引兵七万来攻邺城,自以为冉魏经过襄国一战,再无兵力抵抗,故此全不以为意。当下引军长驱而进,直至邺城外十里列阵扎营,亦不派出细作侦探地理敌情。
魏兵见赵军近城列阵,皆有惧色。
冉闵下令擂鼓聚将,言道:今刘显远来,士卒疲惫,必先令传食。我虽兵少,但以逸待劳,待其就食之时突入其营攻之,则必获全胜,一雪前耻。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似信不信。
冉闵怒道:我为天子尚且不惧,尔等又何惜此命哉!
诸将闻听,并皆踊跃称善,由此士气大振。于是冉闵命令扬声擂鼓,耀武出兵而击。
刘显果然未作防备,正令军士从容扎营,复又传餐,待饱食战饭出营列阵。
不料敌骑竟轰天震地而来,便如群虎下山,趟进羊群,赵军一触即溃,根本不值一击,返身便逃。刘显大败,急引军还走。
未出三十里远,山谷中伏兵大起,被冉明率五千铁甲军复大杀一阵,血流成河。
刘显亡魂皆冒,急引残军落荒而走,复被冉闵引军追击到阳平,斩首三万余级。刘显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于是畏惧如死,急遣使至于冉闵大营,请求投降。
冉闵不允,促其决战。
刘显复遣使回,请求杀赵王石祗以自效,冉闵因深恨石祗,于是从之,顿师而返。
冉闵返归邺城,下令调回前面谷中伏兵,放刘显引败兵回归襄国。冉明奉令回军,一路上与众将说起父王用兵,皆曰颇似蜀汉武侯诸葛孔明,有鬼神莫测之机,世人不能预知。
冉闵班师返都,下令犒赏有功诸将,大宴群臣。
适逢有人禀报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关中,今已率众走出西门。冉闵大怒,复令冉明引军追而擒之,诛杀王泰,灭其三族。
刘显得脱,惊魂未定,以为冉闵必有神助,非是凡人之类。
便引败军回至襄国,果然袭杀赵王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将石祗首级传送邺城。又送子为质至邺,请求冉闵保全生命。
冉闵见到石祗首级,恼恨皆消,便如当年霸王项羽一般,大发妇人之仁,便令刘显统领石祗部众,不再追究;下令在市衢大路焚烧石祗首级,引群臣观罢回宫。
赵国骠骑将军石宁闻说刘显弑帝自代,归降冉魏,遂率部众逃往柏人。兖州刺史刘启,则举鄄城之众归顺东晋。
探马报来,冉闵竟皆置之不理。
是年七月,刘显自以为军威复振,又率士众前来攻打邺城,欲雪前番败降之耻。
冉闵复又设计击败刘显,但因兵少不敢穷追,再次纵之而去。
刘显虽然败归襄国,但知冉魏军力甚弱,不如昔日之盛,遂自称皇帝,仍用赵国旧称。
八月,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举城归顺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亦携三河归顺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