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贾范、参军伦直谏:主公休要背叛曹魏,到时后悔不及。
公孙渊怒而不听,皆命斩之。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直杀奔中原而来。起兵之时,又再遣使至建业,称臣于吴求援。
孙权因前番杀使拒封之事,此时焉肯出兵相助?驱回辽使,袖手旁观。
闪回结束,毋丘俭表奏入京。
曹睿览罢,乃召司马懿入朝计议:卿若带兵前往辽东平叛,总需多少兵马?
司马懿:臣引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
曹睿道:兵少路远,恐难收复。
司马懿: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
曹睿问:此去往复几时?
司马懿: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
明帝又问:倘吴、蜀两国入寇,如之奈何?
司马懿道:前番蜀将马岱出汉中来袭,已被臣杀败,一年内无力北进;至于东吴,有老将满伯宁在,陛下何忧?
曹睿沉吟:今陈登、曹仁、张辽、臧霸、文聘数人皆已亡故,孙权岂惧满宠?
司马懿道:满宠之才,极长于孤军奋战,陛下岂忘之耶?
镜头闪回,满宠拒吴。
魏太和二年,蜀相孔明初伐中原之时,满宠出任豫州刺史。次年春,东吴降者报说,东吴进入战备,孙权扬言要到江北狩猎,牧马南阳。
满宠闻之,料定孙权定会袭击酉阳,于是也加紧战备。孙权见魏国有备,知道必是消息泄露,满宠已猜透己谋,只得退还。
是年秋,魏主派曹休从庐江南到合肥,使满宠兵向夏口。满宠上疏:大将军曹休虽聪明果敢,但背湖临江,进易退难,兵家所忌也!若入无强口,则须防吴兵前后夹击。
奏疏尚未送到洛阳,曹休已深入无强口,被吴将阻住夹石去路,因此大败而还,继而羞愤辞世。明帝于是诏命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
太和四年,满宠为征东将军,接任曹休前职。
孙权发兵十万,声称要取合肥。满宠召集兖、豫二州兵力,云集合肥,孙权退还。曹睿诏命满宠撤兵,满宠认为敌兵不战而退,定然有计,奏请不要撤军。
数日后,孙权果然引兵复来,因见合肥守备森严,只得无功而返。
太和五年,东吴将领孙布派人到扬州求降,请杨州刺史王凌派兵前来迎接。王凌将孙布书信呈报满宠,请求派兵。
满宠认为有诈,以王凌口气复信给孙布:公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殊可赞佩。今请我派兵迎公来降,某谓兵少不能保卫,兵多则易泄密。待某设计以全公志,公其候之。
正在此时,魏主圣旨传来,召满宠入朝。
满宠临行,命令留府长史:王凌立功心切,必要前去迎降。孙布之降,与前番周鲂诈降如出一辙,迎之则必中其计。我走之后,若王凌请兵,切勿给派。
长史应诺。满宠走后次日,王凌果然前来请兵,长史不与。
王陵恨怒,派遣督将率步骑七百人往迎。孙布待魏兵前来,果在夜里发动突然袭击。魏兵七百人死伤大半,督将奋力杀出重围,只带二百兵逃回扬州。
魏明帝征召满宠返京,本因王凌同党上奏,诋毁满宠年老力衰,言行荒谬。满宠到京,将对孙布诈降之疑分剖奏之。明帝便知扬州官吏妄奏,即令满宠立刻返回,以备东吴来犯;并命撤换王陵,以示信任之意。满宠乃复还杨州,布防长江下游一线。
太和六年,东吴上大将军陆逊移兵庐江。扬州诸将皆谓应赶快救援,纷纷请战。
满宠却道:庐江虽小,但兵精将猛,定能坚守。敌军弃船深入二百里,后方空虚,今正宜诱其深入,乘机败之。且任其继续推进,后方使逃之不及。
于是不救庐江,反率军开往杨宜口。
陆逊闻报满宠顿兵于此,知道再无胜望,即当夜退军而还。当时为响应孔明北伐,吴主孙权每年都有进攻之计,但每次皆被满宠设计退之,并不能北越江淮半步。
青龙元年,蜀相孔明五伐中原。满宠上疏天子:蜀兵再出汉中,东吴必攻合肥。合肥城南面江湖、北接寿春,吴兵若围攻合肥,得以依恃水势。我兵若来救援,必先攻破其主力,然后始能解围,无必胜把握也。今当移城内之兵向西三十里,则可依据地势奇险固守,此引敌出洞,而断其退路上计也。
魏明帝问于群臣,护军将军蒋济则不以为然道:如此是示弱于敌也。且自坏城池,我不攻自破矣!若果如此,则敌兵必尽得淮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