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华夏纪实 > 第二十五集 玄奘西游(第2页)

第二十五集 玄奘西游(第2页)

传至麴文泰时,已是高昌国第十任国王,并占有大凉之地,史家称为大凉高昌。贞观初年,麹文泰举国归附唐朝;至贞观十四年,却又归附西突厥。

唐太宗多次征召不至,故此派侯君集发兵征伐。未料麹文泰甚是胆小,竟被吓死。

闪回结束,镜头转换,东都洛阳。

麹文泰既死,其有一个结义兄弟不能不提,便是大唐名僧玄奘,别号唐三藏。

字幕:玄奘本名陈祎、洛阳缑氏(今偃师缑氏镇)人。出身于世宦之家,远祖陈仲弓曾任汉朝太丘县长,高曾祖父亦皆曾任显官,只是到父亲陈慧一辈,家道中落。

陈慧生有四子,陈祎最幼,却也是最为聪明,自八岁时便随父亲学习《孝经》,有过目不忘之能。其后家遭不幸,父母双亡,家无生计。

陈祎十三岁时,便与二哥陈捷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自取法号为玄奘。因刻苦诵读佛经八年,二十一岁时即受具足戒,已是洛阳名僧。

受具足戒后,玄奘便即游历各地,到处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

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玄奘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于是陈表朝廷,奏请官府拨给资费,组织僧团前去西方求法,但未被太宗李世民允准。

贞观三年,中原遭遇大水灾,朝廷因东都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

玄奘西至京师,改装混入西域胡人商队,随其偷出长安,一路往西。由是向西走上万里求经之路,并向天指佛立誓,若不取得真经,终生不再向东行半步。

玄奘艰苦跋涉半年有余,一路躲避边关抓捕,历经强盗骚扰,克服大漠阻挡之后,终于来到伊吾(今新疆哈密)。

当时西域多数国家皆都信奉佛教,玄奘名气早就在西域传开,而其西行求法之事,西域各国也都尽知。各国虔诚王公大臣都在等待玄奘到来,其中便包括高昌国王麴文泰。

玄奘西出阳关不久,麴文泰便即听说,立即便派使者去伊吾国等候。玄奘刚到伊吾,便被麴文泰所派使者不由分说,绑架一般接到高昌,玄奘只得顺其所求。

麴文泰见到玄奘,如遇活佛,立即与其结为兄弟,便以“御弟”呼之。因请其必要在高昌国弘法一个月,取经回来后再弘法三个月。

玄奘见其如此虔诚,欣然答应其请。高昌王于是大开道场,请玄奘升帐弘法,帐下列坐三百余人;王公贵族、大臣妃嫔全部参加。

每次开讲之前,高昌王都亲捧香炉,在前迎接引路。玄奘升坐之时,高昌王又亲自伏在地上,以脊背作为脚蹬,请玄奘踩之升座,每天皆是如此。

玄奘弘法结束,准备西行。

麴文泰乃派四个沙弥为其随行,更赠衣服三十套,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绢缎五百匹,马匹三十、挑夫二十五人。又派向导外交官一名,使携带高昌国书,以给突厥汗国叶护可汗,请其命沿途诸部给予方便放行。又给可汗赠送绫罗五百匹,果味两车。又给西边西域二十四国分别写书,是谓通关文牒。玄奘此后西行一路顺利,全靠高昌国王打点。

玄奘很过意不去,亲给麴文泰写书感谢。

麴文泰览书哽咽道:你我是结拜兄弟,我高昌举国之半皆为贤弟所有,有何感谢?

出发之日,天上细雨蒙蒙。唐三藏冒雨启程,麴文泰带举国文武及妃嫔送行。麴文泰抱持玄奘痛哭,玄奘亦哭,王公大臣无不流涕。

高昌王率群臣直送出三十里,临别时泣道:御弟此去,一路保重;前途间关数万里,不知此生能否再得相见!

唐僧慰道:陛下放心,弟三五年后就回。陛下命我在高昌国弘法三年,弟岂敢违约!

然后执手相别,一行人马向西而去,消失在茫茫戈壁。

然而二人皆未想到,此一别兄弟二人便成永诀。当玄奘取得真经,踏上归途之时,高昌国已灭亡三年,世间亦再无皇兄麴文泰。

画外音:唐僧西行取经,实乃前无古人之盛事。因始自长安,终于王舍新城,跋涉五万余里。自离高昌,经屈支(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塔什干)、飒秣建国(撒马尔罕城)、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复由此南下,经缚喝国(阿富汗巴尔赫)、揭职国(阿富汗加兹)、大雪山、梵衍那国(巴米扬)、犍双罗国(巴基斯坦白沙瓦)、乌伏那国(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

镜头转换,迦湿弥罗国内。

玄奘西行至此,便先师从僧胜,学习《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复与毗戌陀僧诃、僧苏伽蜜多罗、婆苏蜜多罗、苏利耶提婆、辰那罗多等讨论佛学。

二年之后,玄奘又到磔迦国(巴基斯坦旁遮普),师从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又到至那仆底国(印度北部,下同),师从毗腻多钵腊婆,学《对法论》、《显宗论》;又到阇烂达罗国,师从旃达罗伐摩,受《众事分毗婆沙》;又到窣禄勤那国,师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又到秣底补罗国,师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又到曲女城,师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

贞观五年,抵达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五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达罗毗荼国、狼揭罗国、钵伐多国,访师参学,前后十年之久。

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经论,然后重返那烂陀寺。

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

两年之后,玄奘仍返回那烂陀寺。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学说。

在那烂陀寺,唐僧同时参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王鸠摩罗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