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要为了印证祸不单行这句话,煎熬了一个冬天的鞑子、瓦刺和兀良哈终于联合起来对长城以西和长城以东展开了疯狂撕咬。
今年新任的兀良哈部首领,素以恬不知耻而闻名,自他继位,韦胜春就断定此子两面三刀,早晚会叛变,果然不出所料,二月份他就跟瓦刺勾搭了上,可惜勾搭的有点晚,撞上了同样新上任的韦胜春,结局可想而知。
如此,辽东的局势倒也不算揪心,真正令人揪心的是山西镇至固原镇一带,鞑子的攻势完全就是玉石俱焚,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甚至还发生了吃人的惨剧。若非徐子厚用兵有方,此番大同危矣。
明宗擦了把汗,不由庆幸当初留下徐子厚的正确决定。
更令人感动的是徐子厚传来捷报的同时也上疏谢绝了厚赏,曰,不要金银也不要加官进爵,更不需要娶妻生子,此生愿驻守边关,与这万里河山为伴。
徐子厚原配早逝,膝下唯有一子,也不幸夭折,从此不再续弦,扬言要为原配守节,不知感动了延绥多少大姑娘小媳妇,真真是明月清风一般的人物啊。而他素来又安分守己,明宗觉得,是该重新正视徐家与贺缄了。
汤媛却觉得他神经病。
虽然她不能当着贺纶的面骂出来,可真觉得明宗是神经病啊,病症就是——只信弱者!
徐家强盛的时候,他拼了命的打压,为此扶植章家与甄家,如今章家强盛,他又拼了命的打压,并且开始重复老路。
在这位帝王的心里,亲人骨肉都是浮云,唯有弱者才能令人放心。
却说去年丁氏女状告章家一案,大理寺的人拖拖拉拉的办到了今年,这事谁摊上谁倒霉,一边是虎视眈眈的甄家,一边是母仪天下的章皇后,不管如何做如何说都讨不了好。
所以大理寺就采用了“拖”字诀,趁机观察明宗的态度,皇上偏向那一边儿,案子就偏向哪一边。
目测章皇后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两个嫡子的死,婉贵妃的死,再扯出一个甄氏的死,每一件都没有确凿证据,却又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她。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皇上怀疑这些都是她做的。
夫妻一旦离心离德了,那么接下来怎么说都会发现对方难以沟通。章皇后也不是没想过曲意逢迎,为了孩子,她试着低声下气的与明宗求和,可是他再也不是从前的他了,日日喜怒无常。
章皇后只好命妍淑妃上阵,可妍淑妃那张嘴越劝越坏事,还不如不劝。
这一年四月份,户部尚书致仕,明宗擢升原户部侍郎沈令松为正二品户部尚书。沈令松是谁,他是庚王的岳丈。至此,就算京师最迟钝的官员也察觉到了微妙。
同年六月,章皇后看上了五城兵马司从五品参将傅瑾年的小姨子汤媛,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去年就知道啦。汤媛不就是汤掌寝,原来寿安宫的一个小红人,若非章阁老离世的突然,早就成了裕王府的侧妃娘娘。
结果更劲爆的消息还在后面,汤媛两个月前就搬离了裕王府,住在槐花巷的姐姐家,而皇后的赐婚懿旨并三书六聘也随后送了过去。
这分明就是在娘家待嫁的模式啊,也就是说裕王不是纳侧妃而是在娶正妃。
大家感觉京师的天已经彻底的变了。
庚王娶了正二品尚书的嫡女,炙手可热的裕王却“看上”一个名不见经传小官的姨妹。
章家是真的要完了,至少明宗不打算再让他爬起来。
在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好奇睿王,虽说他不打眼,可大家还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他排行老四,为何他的亲事一点动静都没有,排行老五的却快要成亲?
原来是他身体不好。柳美人专门请大师批过命,说他三十岁之前成婚必定英年早逝,这下谁还敢提他的亲事,万一弄不好真英年死了……提这事的人岂不就是百口莫辩。再加上明宗也甚少管他,于是,就这么搁下了。
最终,准王妃汤媛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轰动,羡慕嫉妒她的多半是外貌协会的迷妹,真正想干点大事的都开始慢慢的向庚王靠拢,而庚王也是个美男子。
八月初,裕王娶亲的前一日,明宗赐了两个绝色美人给庚王,让他劝劝徐子厚,一把年纪了身边怎能无人照顾,就笑纳了这两个美人吧。庚王连称不敢,舅舅也不会要的。明宗就道:那你留着,留在你府中也是好的。
话说章家虽然倒了,但钱还是有的,京城首富并非浪得虚名,但贺纶的婚礼却办的甚为低调,倒不是说不如前面的恒王和庚王,而是不如人们预期中的盛大。
原来章家主动将三分之二的财产捐给了湖广受灾地区,至于是心甘情愿捐的还是顺应形势捐的,反正他捐了,明宗也就没啥刺可挑。
所以现在没钱也没权的章家,他应该放心了吧?
不,依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