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台之上,设下一香案,细心准备。香案上,安放一艹人,草木编制而成,其身形臃肿,今旧不一;
身上写下“姜尚”之名,字迹遒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西岐的祸福。
艹人头顶点燃三盏灯,灯火摇曳,象征着生命的脉搏;
足下则点下七盏灯,灯影摇曳如幻。
上三盏名为“催魂灯”,意在召唤其魂,促使之现身;
下七盏名为“促魄灯”,则欲致其魄归来,意在引其气息,渗入阵中。
姚天君在阵中,披发仗剑,宛若神仙降临,步罡吐气于台前,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咒语从口中徐徐流出,如潮水般涌动,与天地之力绞合。
长空之下,姚天君挥洒符印,犹如星辰暗落,数不胜数。
他一日拜三次,虔诚膜拜,声声不断,任凭香烟缭绕,融于微风,漂浮至浩瀚的天际。
每一次的叩首,仿佛都在震撼着西岐的灵魂,回应着百姓的期待,意图撼动姜子牙之心。
连拜三四日,风声渐紧,仿佛隐隐渗透入姜子牙的梦中,令人神魂颠倒,坐卧不安。
尘沙之下,姜子牙逐渐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拉扯他的神智,令其难以入睡。
他在梦中多次见到那艹人,耳畔摇曳的灯光,让他心如绞,而那“催魂灯”的谶语时常回响不绝,若隐若现。
至此,姚天君愈觉阵法威力渐显,心中自是暗喜,沉浸于这宏伟的法阵之中,心中盘桓着姜子牙即将困惑与绝望的情景。
他再度在土台前步罡念咒,以更大的决心引动阵中灵气,加大催动的力度,欲借天地之力合一,素色法光闪烁,仿佛从天而降,直刺西岐。
每个夜晚,灵气拥趸,香烟缭绕,姚天君披发仗剑,踏步呼唤,阵中光芒愈加熠熠生辉。
“催魂灯”的亮光如同狂风骤雨,迎头而至,亡魂归来之势日愈明显。
时光流转,姜子牙渐陷迷茫,心中欲求明晰,却无处可寻。
七盏促魄灯的强烈光晕仿佛于他心中燃起一抹狐疑之色,令其思绪混乱,更觉艰难。一切的符号,一切的迹象,皆扭曲纠缠,似乎在暗示着某种不安的命运。
姚天君凝视着土台上的艹人,暗自称道:“事已至此,姜子牙若不自明,终将重入我手,得之之前,吾必天命所归!”
他于心间暗许,一个个法印随之而来,不断注入于阵中,蓄积着无法阻挡的能量。
过七八日,姚天君于落魂阵中,果然将姜子牙之魂魄拜吊至一魂二魄。
姜子牙在相府之内,心烦意躁,进退不宁,浑身不爽;整日不知军情,慵懒懈怠,常常沉睡。
无论高层军将,虽皆才智过人,却对其行为疑惑重重,众纷纷猜测缘由。
此时,众将与门徒雅聚相府,齐议之言,心中皆不解。
有人猜疑其心思不定,发觉一切如梦,唯有冷静观察
;而有人则对其如常沉默,一时间安静无言。
相府之中,彼此意见纷纭,难以共识。
又过十四五日,姚天君潜心不懈,果然将姜子牙之精魂气魄,拜吊至二魂四魄。
姜子牙此时已完全困倦,复不时憨睡,鼻息如雷,似乎自无所觉。
睡梦之间,其心思如游丝般飘渺,彻底被困在那无尽的梦境之中。
此时,黄天化、杨戬与众大弟子坐而论道,商议当下情势。
黄天化一言道:“方今兵临城下,阵摆已久,师叔全不以军情为重,竟自沉溺于梦境,此中必有缘故。”
他目光沉思,观察着四周的一切。
众人心有戚戚,皆面面相觑,似乎都隐约感受到姜子牙所遭遇的异样。
杨戬长叹一声,面露忧虑,直言道:“据愚下观丞相所为,恁般颠倒,连日如醉梦之间。此情此景,似如有暗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