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9年,戈宾德·辛格制定了锡克教徒必须遵守的为正义而进行圣战的五条“卡尔萨戒律”称为“5k“标志:kesh(终生蓄长须发),kangh(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身佩短剑),kara(戴手镯)。
这5件事在锡克教中具有特殊含义。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不过,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为锡克教徒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锡克寺往往就是该教的慈善中心。
锡克教允许吃肉,但禁止吃按伊斯兰教律法屠宰的牲畜。换句话说穆斯林认为合法的食物,锡克教就认为是非法。
锡克教认为人生活的本分就是敬拜“真名”,他们反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繁复的仪式,并且反对偶像崇拜、禁欲行为和在恒河沐浴,或往阿拉伯(Arabia)麦加朝圣。信徒要牢记上师的教训,培养高超的品格和内涵,在入会礼仪中,要立约不可奸淫,要工作、奉献金钱、帮助人、敬拜“真名”;他们更要参与社会服务,不向政治压力低头,为争取独立自主而武装起来,为奉行的真理而进行圣战。他们敬拜的地方是圣堂,中文翻译为锡克寺,亦叫“上师之家”,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信徒进入圣堂要脱鞋打坐,男人戴上“头巾帽”(turban),头发通常不加修剪,女人头上则披着“纱巾”(chiffon)。
锡克教教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信仰一神论,认为神是唯一的、是全知全能的,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是公正而仁慈的。
2。主张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分离与歧视妇女。
3。信仰业报轮回说,人要靠神的惠顾和上师的指导才得以解脱。
4。尊崇上师,将其奉为神的使者,并信奉上师的预言,上师享有无上的权力,其传承是由前任指定自己的继承者。
5。反对祭祀制度与偶像崇拜,主张简化礼仪,朝拜圣地,积极入世。
锡克教徒他们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在印度,人们每天都要和乞丐打交道,但锡克教里没有乞丐。锡克人从心底里鄙视乞丐,认为那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自己不从事“乞丐行业”,也从不向乞丐施舍。他们认为乞丐是依附在社会躯体上的毒瘤,早应该铲除。所以,乞丐们都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锡克人不允许看见教友落魄而不闻不问。倘若一家锡克人遭遇天灾人祸倾家荡产,周围的锡克人无论是否与这家人相识,都会伸手相助,绝不会让他们沦为乞丐。
锡克人认为主动把钱送给“自己人”不算施舍,而是朋友间的互相帮助。在他们的宗教圣地、位于印度北方阿姆利则城中的金寺,人们随处可以看到生活贫困的锡克人在享受寺里免费提供的素食。
四、锡克教分布情况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时约有信徒900万人,85%以上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邦,剩下的则主要居住在哈里亚纳邦和德里,另外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也有锡克教徒。
锡克教徒在1897年初次到北美洲,因为一些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的锡克教士兵到了加拿大。
锡克教徒1908年首次到美国,当时有几个来自印度旁遮普地区的移民进入加利福尼亚州。1912年锡克教徒建立了第一个礼拜堂。二次大战后的移民增加了锡克教徒的人数。1969年,在加州尤巴城建造了世界最大的锡克神庙。锡克教严守蓄胡、缠头巾等教规的信徒,常被误认是穆斯林或印度教徒。根据美国政府的锡克教联盟统计,911恐怖攻击后,全美至少发生700起锡克教徒无端遭攻击的事件。
如果说摩门教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宗教(1400万),锡克教则为最大的传统非主流宗教(2800万)。
五、宗教节日
锡克教的主要节日,是该教第一代到第十代祖师的诞辰日,及第五、第九代祖师的殉教日。
该教最隆重的节日是在3~4月间的拜萨哈节,也就是纪念第十代祖师哥宾德·辛格。他为了扞卫该教,开展武装斗争,成立卡尔萨军队。
此外,该教还纪念印度教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