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关于中国古代历史顺序 > 宁远大捷(第2页)

宁远大捷(第2页)

努尔哈赤对宁远的失败极不甘心,怒道:“何戆儿乃敢阻我兵力!”袁崇焕曾派人给他送礼,并带话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努尔哈赤答礼,并约期再战。但同年努尔哈赤就去世了。其子皇太极“深蓄大仇,必欲甘心于袁。

伤亡记载

明山海关主事陈祖苞塘报称“前后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遗弃车械钩梯无数”。

后金方面记载“二日攻城,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觉华岛)我军夺濠口入,击之,遂败其兵,尽斩之。又有二营兵,立岛中山巅。我军冲入,败其兵,亦尽歼之。焚其船二千余;并所积粮刍,高与屋等者千余所。”

《石匮书后集》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明季北略》记载:“火星所及,(后金军)无不糜烂。”

《春坡堂日月录》记载:“自城上投枯草油物及去核绵花堞堞无数,须臾地炮大发,自城外遍内外,土石俱扬,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乱堕者无数,贼大挫而退。”

高第奏报:(宁远之战)“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觉华岛)“四营尽溃,都司王锡斧、季士登、吴国勋、姚与贤,艟总王朝臣、张士奇、吴惟进及前、左、后营艟百总俱已阵亡”。

程维楧报:“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王鳌,新到之将,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榇,俱经剖割。囤积粮料,实已尽焚。”

战役影响

宁远之战,对当时的局势影响是很大的。在后金方面,八旗军对明军产生畏惧心理,尤其是怯于攻坚战。在明朝方面,军威大振,破除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畏惧心理。蒙古的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误以为努尔哈赤全军覆没,更向明朝方面靠拢,接二连三地截杀后金使臣,与后金为敌。朝鲜国王在努尔哈赤宁远失败后,由表面上坐视两端的态度,转为公开支援明军,接济毛文龙军饷。

宁远之战后,后金的困难程度有所加深。努尔哈赤怀疑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多,身体倦惰,在信心不足中带有悲观情绪。为了掩饰宁远兵败的苦闷,他把将士的不满引向蒙古。他以蒙古背弃若“征明与之同征,和则与之同和”]的盟誓,兴师问罪。天命十一年(1626)四月初四日,他亲自统率军队远征蒙古喀尔喀的炒花和巴林两部。此役对喀尔喀的打击是沉重的。炒花所遗人户“望西北而奔,以依虎酋(林丹汗)。奴得其部落、牲畜无算”。《明史·鞑靼传》记载此役:“大清兵袭破炒花,所部皆散亡。”努尔哈赤大胜而归。五月二十一日,蒙古科尔沁奥巴贝勒来沈阳,努尔哈赤出城10里开帐迎接。然而这些都未能排解努尔哈赤因宁远兵败而积郁在心头的痛苦。

此后,后金开始重视制造西洋大炮。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在涿州缴获了明军的红夷大炮,马上命后金汉官仿制。天聪五年(1631年)造成第一门新式火炮。在仿制过程中,后金的汉族工匠还发明了“失蜡法”铸炮技术,使后金的铸炮技术领先于明朝。

战役评价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岔恨而回。

明熹宗: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时任兵部尚书王永光评: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明史》: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清史专家李鸿彬:宁远之战是以明的胜利,后金的失败而告终,它对关外辽东的形势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从此明金双方对各自的战略、策略都进行了反思调整,由战争状态转向议和阶段。

清史专家李治亭:

①宁远之战的胜利使明廷上下为之振奋,袁崇焕声威大震,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受到熹宗玺书嘉奖。袁崇焕在敌强我弱、外援断绝的不利条件下,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也算是一个奇迹。

②努尔哈赤宁远之败,首先是八旗兵不善攻坚,惯于旷野激战,可是宁远之战却逼使后金兵弃长用短,打了一场艰难的攻坚战。其次是努尔哈赤又犯了骄兵必败的错误,以劳赴逸,以主为客,以箭制炮,最终败北。如后金谋臣刘学成所言:“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兵无战心也。兼之车梯藤牌朽坏,器械无锋,及汗视宁远甚易,故天降劳苦于汗也。”

清史专家阎崇年:

①明军首次在宁远之战中使用红夷大炮,并获得成功。明军宁远之战的胜利,是袁崇焕凭坚城、用洋炮的胜利。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用红夷大炮,二是使城炮结合。通过宁远之战,袁崇焕认识到红夷大炮的重要价值。他说:“辽左之坏,虽人心不固,亦缘失有形之险,无以固人心。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他从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西平、广宁诸城失陷中认识到:旷野厮杀,明军所短;凭城用炮,明军所长。所以,“凭坚城、用大炮”是明军以长击短、克敌制胜的法宝。应当说,徐光启、孙元化等人提出“以城护炮、以炮卫城”的战术思想,而袁崇焕将这一战术思想应用于作战实践,并取得完全的成功。由是袁崇焕形成了“凭坚城、用大炮”的守城战术。[21]

②相反,天命汗努尔哈赤的悲剧在于,根本没有认识到宁远运用新式武器红夷大炮,也没有认识到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守城战术。后金军队毫无顾忌,蜂拥攻城,遭到城上红夷大炮轰击,死伤惨重。后金在军事上犯了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错误。后金军的长处是平原野战,铁骑驰突,弓马取胜。朝鲜人李民寏在《建州闻见录》中论述道:后金“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无不溃败”。这个论述抓住了后金战术的要害。然而,努尔哈赤没有认识到明军战术武器和战术思想的重大变化,继续使用旧的武器和旧的战术。出乎天命汗努尔哈赤意料之外,铁骑冲到城下,遇上红夷大炮,遭到轰击,溃败而退。明兵坚守城池、使用大炮,改变了守城战术,以对付后金骑兵。努尔哈赤却没有看到这个新的变化,仍用旧的武器、旧的战术,进攻宁远,吃了大亏,兵败城下,死伤惨重。[21]

③宁远大捷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政治上对官心、军心与民心有着巨大的振奋作用,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军事上使刚建立的关宁防线初步经受住了考验。它证明明军坚守城池,使用大炮,城炮结合,依靠坚城屏障,发挥洋炮威力,是阻止后金军强大攻势的有效手段。明朝方面所使用的武器与战术的改变,已经带有近代战争的特点,它反映了军事技术和战术的新的进步。[21]

《剑桥中国明代史》:袁崇焕仍能在山海关以北120英里的战略重镇宁远打退满洲人一次大的袭击。努尔哈赤在这次交战中受伤,并于1626年9月30日死于他的新京沈阳。他的死虽然并未解除东北边境的危险,但中国在那里的处境在1626年下半年不像1622年3月那么严峻,当时王化贞在广宁正被击溃,熊廷弼竭力想阻挡满洲人的前进。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麒拥兵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采用坚壁清野的方略,将防守器具运往城内,除内奸,保军粮率领军民誓死保卫城池。并在作战中重用西洋大炮。努尔哈赤将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宁远,并让其劝袁崇焕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拒绝。于是努尔哈赤举大军进攻宁远城,并让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而袁崇焕让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炮轰后金军,后金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连续攻城两天,损失惨重,努尔哈赤被迫下令退军。

这场战役后金方面,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首次未能攻下明朝城池。这也是明军与后金军交战以来所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明熹宗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