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春,汝南郡和颍川郡都恢复了平静。
赵尘安排好各项事宜准备启程回下邳,忽然斥候来报,豫州颍川和汝南两地出现大量流民。
“大量流民?”
赵尘十分疑惑地看着前来汇报的斥候,整个汝南郡,自从诸葛亮与贾诩想要在此地建立自己的郡县,赵尘就让张辽将百姓迁走之后,别说流民了,就算是寻常百姓都很少,何来的人能成为大量流民。
“你确定是看到大量流民了?”
“千真万确!”
看着认真的斥候,赵尘不禁思索了片刻,又问道:“流民从何而来,朝什么方向而去?”
斥候回道:“从颍川郡方向而来,往徐州方向而去。”
从颍川而来,赵尘听得云里雾里。
颍川郡虽然前些日子有些动荡,但整个颍川郡尚且稳定,粮草富足,并没有出现饥荒的现象。
百姓就是待不住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家乡,流浪到汝南郡。
毕竟如今战乱年代,一个新的地方对于任何百姓而言都不容易生存。
“伯言,速速去颍川郡问一下文远,看看什么情况,把流民来源搞清楚,最重要的是排查流民身份,你可明白?”
赵尘严肃地吩咐陆逊。
对于流民,赵尘抱着半喜半忧的态度。
一方面,有流民意味着周边可能发生了重大变故,包括战乱、瘟疫、粮灾、水灾等等当地百姓与官府无法克服的问题,导致该地的百姓不得不放弃家乡,流浪到外地,或投奔相关亲戚,或自谋生路,唯独无法独立生存的,不得不选择与同乡一道,随波逐流。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灾难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赵尘要做的便是积极应对,将灾难遏制在边界,尽可能减少损失。
另一方面,流民也是百姓,将他们固定下来便是寻常老百姓。此刻的汝南郡正好缺少人员,没有百姓岂能称作为城池,这一股流民也算是雪中送炭。但是赵尘不得不防,流民中是否混杂着些许其他诸侯的细作,以免趁乱袭击。
陆逊跟随了赵尘这么多年,自己明白赵尘的用意。
他点了点头,领着五百亲信,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颍川郡查看具体情况,另一路分散开去,排查流民的真实身份。
赵尘又让人去下邳城请华佗出手,又命人去南阳请张伯祖和张仲景两位神医,来确保此次流民能够安定、平顺的留在汝南郡。
原本回下邳城汇报的计划,只能暂且搁置。
二月十四,安置流民的将士来报,此次流民涉及人员约四千余人,按照赵尘的要求,分开安置在平舆、阳安和北宜春三地,形成一个三角之势,两地距离平舆城也不远,就算有动乱,大军出动当日也可平定。
没有等来陆逊消息的赵尘,却等来了张宁的归来。
张宁此行不负众望,将泰山上那些将士的家属尽数带来,浩浩荡荡有近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