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确实有说过,那是她的至亲,但没想到竟是如此亲密的关系!那时候的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蕾雅……?你还好吗?”我看着她那眼眸仿佛蒙上了薄雾,就像见到原本湛蓝的晴空骤然染上逐渐蔓延的愁云,顿时感到一丝心痛,就轻轻问了一声:“先暂停一下……”
“没关系。嗯!没事……”她稍稍翘起半边嘴角,像是勉力撑起精神,接着说:“我之前说过……本来那些记忆都变得模糊了,毕竟是许久之前的事。但那时候的我确实没有太害怕,因为模糊的印象里,是虽冰冷但依然可以说是安心的怀抱……只不过,在红叶城那次迷梦之后,连带回想起的,还有十年前那个夜晚一些本忘记了的细节。”
咦……这意思是说,十年前的事,在她从当时至今的记忆里,应该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吗?或者至少对她之言,并不存在害怕或其他“恐怖”的印象!哪怕她后来才知道,那一晚她所面对的,其实是曾为母亲,但已变异为死灵的……怪物!
不,还不能这么想!但十年前?1491年……那时候有过什么事件公开报道吗?
嗯……
“蕾雅……”我小心翼翼地看着她,问:“先冷静些。其实,之前在宿舍里你说自己曾遇过死灵,假如那真是……但是,你怎么知道就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如果在她记忆中一直都是温馨存在的母亲,怎么就确定是“死灵”?如果可能的话,我也真不愿意相信这就是事实!
因为,蕾雅不也是从“怪物”的威胁中幸存并成长至今的吗?如果那其实并非死灵,那也许更说得通……而且,这个“事实”可能要更好的多!
这“可能”吗……?真心希望如此!
“伊珂,谢谢。”她看过来这边,淡淡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实上,即使到今天,我也始终不愿意去相信……那种事实。我更倾向于相信小时候的自己印象中那位慈爱母亲的模样。所以,哪怕后来接触到一些所谓真相,我也不愿意接受,或者就干脆不去想……那样的话,不就不用去怀疑,也不会悲伤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蕾雅,不如就不要再去想,好么?就让印象都停留在那个美好的小时记忆里,不好吗?”我看着她仿佛在强忍痛苦揭开伤疤,顿时感到于心不忍……为什么她要做到这种地步?如以前那样“不去想”,不好吗?
难道是因为我的关系吗?我……是不是在刚才的话语中“诱导”或“迫使”她?可是……好像也没有啊!
而且,我真不愿意见到她这般痛苦,就像见到她在摧毁自己十年前的美好且珍贵记忆!
“我知道,就像之前所说的,是么?”她摇了下头,说:“可是,说到底,那也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甚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始终没办法不去想,也躲避不了。因为,那一天是6月16日,我的生日啊。”
啊……6月16日?1491年……?我顿时一愣!
大概是在8月11日的周六,在中央图书馆查阅老报纸合订本时,找到1498年至今六次可能与邪教及死灵杀人有关的恐怖事件后,又翻看了1491年份的《自由报》和《红番茄报》,那时本是想找与《劳动关系法案修正案》有关的立法报道,但偶然在后者当年的合订本中发现一则关于6月16日的离奇简短报道。
1491年6月16日事件的报道并非林奇撰写,只是提到“紫樱城某高尚住宅区发生疑似怪人劫持案件”,以及“一夜紧张对峙过后,某位小女孩成功获救”,除此之外也未有更详细叙述……那时候读到这则短闻时,还感到奇怪,但没想过去深究,因为只觉得是《红番茄报》的一贯夸张风格!
如果,那件可怕事件中“被劫持”的小女孩就是蕾雅,所谓的怪人……“劫持者”难道是变异成死灵的母亲?!
而蕾雅的生日又恰好就是在6月16日,那岂不是每年的那一天,无论想或不想,她都很难去“忘记”……!
“蕾雅……抱歉。我……曾看过1491年6月17日的旧报纸,里面报道了发生在当年6月16日的一次恐怖事件,受害者是被‘怪人’劫持的小女孩……”我小心翼翼地组织着语言,想与眼前的她确认某个事实……不知会否对她再次造成伤害!
“1491年的旧报纸?那时候的报道是这样吗……‘怪人’?唉……”蕾雅轻轻叹了一声,说:“我并没有看过详细的报道。伊珂,那篇报道是怎么说的?告诉我。”
“不,其实并没有太详细,真的,就只是《红番茄报》有报道。”我看着她的神采仿佛没了从前的乐观与开朗,便将记忆中的当年报道内容向她复述一遍,再强调着说:“真的就是那样简短,不到几十个字。事实上,也未提及‘死灵’之类,所以我才想着,会否……”
会否……只是蕾雅自己“弄错”了?说实在的,但愿如此!
“还真是简短呢。”她淡淡笑了下,说:“就如后来父亲所说的,‘一切都过去了’,并劝我‘忘记吧’这样的话。”
啊?这个意思是……
“当时,我的父亲长期在外经商。当他回来已经是隔天的事了。”蕾雅说:“他给了我一个久违且持久的怀抱,尽力地安慰我,说‘没事了’,‘已经都处理好了’,以及‘一切都过去了’,让我尽量忘记那个噩梦般的夜晚,等等。”
看来,十年前那次悲剧发生后,蕾雅的父亲赶回来料理后事的同时,可能还动用关系控制了事件传播……毕竟从《红番茄报》的简短报道来看,估计当时也是引起了一定恐慌的可怕事件,只是被压制了舆论并修正了公开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