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那个小矿洞的地上,确实看到不止我和凯尔两人的其他鞋印,只不过当时并没有特别去关注,因为那时更关心洞里是否还有其他含有毒素的超高密黑能矿石。
但现在,芙琳再次提到鞋印这件事,仔细一想似乎没那么简单。
“那个小矿洞也有其他人进出过,是这样吗?”我想到某种隐隐约约的联系,而且可能性不小,原因就是:“好像也不奇怪。因为那就只是个规模很小的隧道式矿洞,不像深脉1号、2号矿区那么显眼,或许也不会因开发导致冲突而被封锁。所以,就算是位置偏僻,可能也不至于无人知晓,特别是对于本地人来说……对么?”
“对……本地人。对于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如果没有向导的话,恐怕都要迷路在山里,更别提还能找到那种小矿洞。”芙琳看着我说:“除非像你这样意外走到那里……对吧?但那个地方确实偏僻,说不定就连本地人也所知不多,还能去到那里的人也许就更少。也许是‘资深’的本地人,或是知道那处奇特‘藏身地’的其他人,总之有多种可能性。”
“呃……那出现在洞里地上的其他人鞋印,能看出什么线索吗?”我问。
“有。”她干脆地应了一声,但旋即又沉默了一会,才接着讲:“不,还需要再进一步确认。但是,从初步调查情况看,那些鞋印……与检查站那三名假扮成治安官和警察的凶徒皮鞋基本匹配上。”
“啊……”我惊讶地轻呼一声,说:“那三个人在检查站时都穿着抢来的制服……但皮鞋还是自己的对吗?”
可能真的是这样,毕竟衣服大小还能将就,鞋子可不一定……
“是的。当时检查站附近的山腰搜索到另外三名遇害的治安官和警察,身上制服被扒掉,鞋子倒还在。”芙琳说:“实际上,那三名凶徒的作案时间也不充裕。可能他们刚处理好现场没多久,我们的车就到了。”
有可能!从蕾雅等人乘坐第一辆车通过正常的检查站,至我们赶到之前,大概也就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作案时间”。
“那些凶徒……难道先去那个偏僻的小矿洞,再到检查站作案?!”我整理了下时间线。
说不定凶手们提前不少时间先到隐秘山洞“做什么事”,再去往下一个作案地点!
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可不短!我昨天下午以后走了多久才到来着?当然,可能绕了好一段路,但就算熟悉路况,估计也不会少花时间!
等等……既然如此,那些凶徒们难道真的熟悉那个小矿洞?!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究竟去那里“做什么事”?
“很有可能,但暂时不知道他们究竟何时到那个矿洞,以及在那里干什么。”芙琳转头看向床头柜上六支用废的吗啡注射剂,说:“这是刚才我们一直都没想通的问题。莱特也是带着疑问离开的。然后没多久,你就来了,还带来这些线索。若再加上从那个山洞里出发的死灵……难以置信!”
“你的意思是……可能出现在那个小矿洞里的不明凶徒,吗啡注射剂,复生的死灵,三者之间有某种联系?!”我看着芙琳那变得严峻的神色,感觉这起案件似乎隐藏着某种“难以置信”的内幕……就如芙琳最后所说那样!
不,或者说,如果只是某种相对没那么复杂的情况呢?
比如,那三个凶徒只是恰好发现那个小矿洞并在里面短暂停留,同时还用了吗啡提神之类……假如那些东西就只是纯“药物”而已。再接着,当他们去往检查站作案后,又有死灵刚好经过那个矿洞?
呃……不太可能。因为,那些本应群体活动的死灵,却出现明显不一致的活动轨迹和时间差!
所以,难道会是另一种“难以置信”的情形吗?
比如,那些死灵,最开始是以“尸体”的状态存在于那座矿洞里,只是因某种“人力所为”而变成怪物?而那些诡异的吗啡注射剂,也许就是某种关键工具?!
而且,就算那些东西真的能使尸体复生为怪物,说不定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延迟!否则,苏醒过来的死灵,恐怕首先会将眼前那三个活人撕成碎片!那些只剩下杀戮本能、甚至可能连嗅觉或其他功能都已丧失的怪物,应该不会认人!
至于某个疑点……比如六只死灵中,有一只可能复生过慢且反应迟钝的怪物,这就暂时不清楚原因了。但这个也许……不算太大的影响因素。
关键是那些所谓的“吗啡”。
“这些吗啡注射剂可能真的有古怪,也许不是普通药物。”我看着床头柜上的废弃注射剂管身,感觉心跳都有点加快。
会是这样吗?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含有某类能驱动死灵的“东西”!
不过,如果是那样的话,是否也应该含有冻灼毒素才对?可是,当我接触针剂管身断口时,好像没有类似于冷痛的感觉啊?
好像有点矛盾……为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看那些针剂管身断口处,残液之类都已经干枯,就像只是医疗垃圾一样。
是因为……所有的某类驱动死灵的“动力”……如果真有的话,连同毒素一起,通过针剂全部注入野狼尸体之内?还是因为,那种“能量”要注入并消耗后,才会产生冻灼毒素这种废弃物?
真想参与这个检测或实验过程啊!
想到这里,我不禁看向芙琳。
而她应该不知道我的内心所想,只是点了下头说:“我们会把这些东西带回去检查的。可能真有古怪也说不定。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只有那个假治安官被注射了这种吗啡,对吧?也只有那个人,安静没多久后就发了狂,死后竟又变异成死灵出现在很远的地方!而其他两个死掉的同伴就没有特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