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诏令发出不及半刻,朝廷便瞬间分作两派,而这一次与先前不同,以谢淳和王锦玉为首的主和派得到七成支持占据了上风。
他们并非完全否定讨伐北境,只是觉得绝不该选在此时。虞朝久病未愈,需要漫长的时间用来修生养息,若是再在战争中受挫,极有可能让九州方兴的王朝彻底堕入深渊。在他们看来,如今虞朝驱除外族,也拿回了曾经的失地,已然足够,若是仍有所求,也该派遣使臣再作和谈才是。
这并非没有道理,可逸豫亡身,所有的仇恨与悲伤都会被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十年,百年,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苦痛只会变成薄纸几页,再难激起半分波澜。
北伐只会一日比一日艰难,直到被所有人彻底遗忘,然后在多年后的某日……北境再兴,轮回再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况且如今虞朝精锐尚存,北境却已然陷入内乱一蹶不振,师出有名之下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臣愿披甲挂帅,为陛下开疆拓土,远征阿勒泰,以成万世之功。”谢樽站在最前,仰头看向坐在高处的陆景渊,一点眸光亮如雪芒。
至于十六部的上京……
“朕会领军亲征上京,不破不还。”
即使满朝文武少有支持又如何?时至今日已经这天下再没什么能够阻止他们,这条路未知结局,但十年百年,千年万年,他们的碑石前总有一言,可为这浩荡一生作结。
满堂寂静中,谢淳的视线先是在前方那道青蓝色的身影上停顿了片刻,随后又越过帝阶,看向了最高处垂眸端坐,不怒自威的帝王。四周似乎仍有若有似无的吵闹声传来,他能感觉到有千万道希冀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可他最后只是阖眸叹息一声,垂眸静立不再言语。
这场震惊天下的朝会结束后,安宁已久的长安城再次化作一口沸腾的大锅,令众人深陷其中煎熬沉浮,再无一刻得闲。
外头的喧闹传不进寂静的皇城,昭阳殿中满树梨花已绽,纷纷扬扬如飘香雪。陆景昭坐在梨花树下静默良久,直到膝上覆了一层淡白的花瓣才开口道:
“远征……我才一日没去就出了这等大事。”
她轻轻碾磨着指尖的花瓣,思虑半晌才又道:“走吧,去趟中正殿。”
“若公主殿下也是前来劝诫远征的,便不必白费力气了。”中正殿前薛寒一副苦相,看起来没少被各路人马折磨。
“本宫自然知晓,你且退下。”
中正殿中寂静无声,只余下轮椅滚过白玉砖时发出的阵阵轻响。陆景昭转过数道隔断,抬眸时神情一顿,有些意外地看到陆景渊正与谢樽同坐一案低声说着些什么。
“来了?”陆景渊只抬头瞥了她一眼,便又将目光放回了桌案之上。“你避了朕许久,却挑了这个时候来……说吧,远征一事有何看法?”
陆景昭闻言停在离他们不远不近的地方,喉咙像被堵住一般许久难以出声。
避着他吗?确实,自陆景渊归朝后,她确实是在想方设法地避着对方。即使她极力否认,可当日陆景潇的话确实已然将她深埋的疮疤撕开,那流溢的毒血侵入她的四肢百骸,让她在这皇城中每呆一刻都如坐针毡。
她心中有怨,迟早会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所以……她今日来为自己寻求一个完满的结局。
“臣妹此行只为向皇兄求一道圣旨,并非为此事而来。”陆景昭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臣妹想远赴燕京,为皇兄鞠躬尽瘁,重整幽冀。”
她已然无法安然面对陆景渊,安然面对这满是血腥的长安,既然如此,于远走他乡就变成了于她而言最好的结局。
这并非全无可能,陆景渊向来对她多有纵容,况且她自觉有足够的价值……让人利用。
“燕京?朕原本以为你会选太原。”陆景渊笔下一顿,语气中却没有太多意外,就好像他早就知晓陆景昭不会久留一般。
陆景昭自然也察觉了这一点,她浑身紧绷,心底除了惊叹之外还生出了一股让人脊背发凉的畏怖。
“是……原本是太原。”陆景昭声音沙哑,没有半分隐瞒地说道。
因为幽冀百废待兴,大有可为,除此之外……她也想去看看父皇的故地,看看她真正的故乡。但这一切止于听闻陆景渊要远征上京,将十六部纳入版图时。
“但若是皇兄将十六部纳入版图,燕京便将纵贯南北,居之可控扼四方。”陆景昭没有隐瞒分毫,如此直言道,“反之若是燕京荒颓,十六部必失。”
“控扼四方之处当为帝都应居之地,你倒是半点不忌讳。”
闻言陆景昭唇边勾起了一抹苦涩自嘲的笑,眼底却并无半分妄自菲薄:“臣妹曾经觉得这具身体是永远甩不掉的拖累,如今却觉得并非如此,皇兄放心,臣妹的身体撑不了太久,所以绝不会拥兵自重,也绝不会……重蹈父皇覆辙。”
“除此之外,我会此番言语,也是因为另外有一言相谏。”
“待到各方战事皆了,皇兄或许该好好考虑迁都一事,长安城数朝古都,历经风霜千百年,已然倦怠良久,水土尽失之下,迟早会有一日无法负担帝都之责。”
长安的水土之困日益严重,不说战时,就连平日里粮食都时常入不敷出,即使重修了粮道也是杯水车薪而已。
“你还真是要了那群老臣的命。”陆景渊没有肯定却也没有否定,只是看着她那苍白如雪面容莫名有几分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