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张居正一条鞭法 > 第九回 粮道街密议签拘票 宝通寺深夜逮狂人(第1页)

第九回 粮道街密议签拘票 宝通寺深夜逮狂人(第1页)

由于地势低洼,加之遍地的湖塘,一到夏天,武昌城就热得如同蒸笼。白日里来风去浪,虽然热,往阴凉地儿一站,倒也还能透口气儿。奇就奇在一到夜晚,风都不知道死到哪儿去了,一丝儿也不肯吹出来。整个儿一座城不单是蒸笼,简直就成了烤红薯的红炉铁桶。丁门小户人家,多半是杂物堆积拥挤不堪,三伏天窝在家里,摸什么物件儿都觉得烫手。如此天气,呆在家里还不把人闷死!于是,太阳一落土,家家都把竹制的凉床搬出来,不管怎么说,躺在大街上乘凉,到底比在屋子里通泰得多。多少年下来相沿成俗,市民们乘凉便成了武昌城夏日的一道景儿——男的只穿一条大裤衩子,女的也只穿一件露着浑圆玉臂的小褂,床挨床人挨人一街两巷睡了个满。摇着大蒲扇说笑话的,拍蚊子把大肚皮拍得脆嘣脆嘣响的,小姑娘闻着邻床的臭汗睁着眼睛数星星的,小孩儿摸出年轻妈妈的奶子当众吮吸的——这都是司空见惯的画面。这时候,你若是讲求“非礼勿视”,除非把眼球儿摘下来。

但人毕竟有尊卑之分,一城之中,能看到这道奇景儿的只能是千家街保安街等穷人集居之地。在蛇山北侧的粮道街却很难见到——这条大约有两三里路长的一条街,住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尊贵大户。三台衙门里的官员,住在这条街上的就有不少。

此时已是酉时过半,粮道街上灯火阑珊。巷子里时而走过巡逻的军士和做小买卖的生意人。

“酸梅汤——嘞!”

“西瓜嘞,不甜不要钱!”

小贩的叫卖声悠悠忽忽,对于燥热的夜行人来说,这是一帖最具诱惑的清凉剂。

“卖酸梅汤的,过来!”

喊话的是坐在四人抬轿子里的金学曾。此时轿子刚在一所大宅门前停下。金学曾一脚跨出轿门,从赶过来的小贩手中拿过木瓢,伸到酸梅汤桶里满满舀了一瓢,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然后掏了一把铜钱扔给小贩,把木瓢递给抬轿的班头,说道:

“你们在这里尽情地喝,等我出来。”

说话的当儿,早有穿着衙门皂衣的侍轿长随去敲大宅子的门。

“谁呀?”里头有人应声。

“咱衙门里的学台金大人。”

“啊,是金大人。”

里头的人赶紧打开大门,金学曾一步跨进门槛,对开门的班役说:

“烦你赶快禀报,本官有急事要见抚台大人。”

“小的已禀告进去了,请金大人稍候片刻。”

班役把金学曾领到客厅。金学曾打量这厅里的陈设,只见墙上贴了些苏画,桌上摆着一只博山炉和两把宜兴茶壶,景窑彩瓶中插了些时花,虽是些不值钱的玩器,倒也布置得热热闹闹。心中忖道:“这个陈瑞,虽然沾了爱财的名头,倒也懂得收敛。这个二房的家里,倒见不着刺眼的富贵气。”按理,陈瑞应住在抚台衙门里,只因他宠爱的二房与大夫人搁不拢,二房不肯受夹板气,硬是要搬出来,陈瑞只得由她,在这粮道街觅下一处住房另住。陈瑞不愧是七尺须眉堂堂大丈夫,一碗水端得平,订下规矩来,逢单日与大夫人住在衙门官邸,逢双日就过粮道街这里来陪陪如夫人。衙门同僚都知道他的这种安排,故逢双日有事,就径直到粮道街来找他。

由于院子里有一棵大桂花树白日里替房子挡了阳光,所以这客厅夜来还稍稍有点凉气,但金学曾依然感到闷热,他穿得太齐整,一件七成新的三品孔雀夏布补服套在身上,里头还穿了一件挡汗的背心。由于一路走得急,额头上汗渍渍的,补服上也渗出了几块汗斑。他正摇着折扇心急火燎地等待时,忽见门帘儿一晃,身穿一件湖青轻薄府绸长衫的陈瑞抬腿走了进来。

“陈抚台。”金学曾站起来,收起折扇行礼。

“坐坐坐,”陈瑞一边还礼,一边说道,“这么热的天,你还要官箴体面,彼此都是老熟的人,何必呢?”

陈瑞说着,便命班役扯动悬在厅梁上的大布扇,厅堂里顿时起了凉风,感觉舒坦多了。

金学曾抹了抹脸上的汗,笑道:“武昌城素有火炉之称,一到夏天,满城的人,都变成了蒸笼里的馒头。”

“都是馊馒头,”陈瑞没好气地接了一句,咕嘟着埋怨道,“小时候老听人家说‘吴牛喘月’,还以为吴越之地是天底下最热的地方,来到武昌才知道此言大谬,什么‘吴牛喘月’,应改作‘楚牛喘月’才是。”

“你是北人,特别怕热。”金学曾附和着。

“是啊,”陈瑞哭丧着脸,“一到夏天,咱就像闷昏鸡似的,坐在衙门里竟值不了事。方才你未来之前,我坐在后院书房里,弄了一大桶井水,把双脚泡进去才感觉舒坦一些,你看看,这都过成了什么样子。这次首辅回江陵葬父,咱曾向他当面提过请求,能否把我调回京城去,不求迁升,只求离开这座火炉。”

“首辅答应了你吗?”

“他哼了一声。”

“哼了一声就是记住了。”金学曾眨了眨他的小眼睛,忽然诡谲地一笑,“陈抚台,你若想能尽快调离武昌,恐怕得走走捷径。”

“怎么走?”此话一问出口,陈瑞便有些后悔,他知道金学曾是首辅跟前的红人,同时又是一个软硬不吃的“鬼难缠”,同他打交道得十二分的小心,倘若有什么把柄落到他手里,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支了一口油锅。于是又连忙掩饰道,“咱是正常迁转,哪用走什么捷径。金学台,今夜里劳你大驾光临,究竟有何急事?”

金学曾知道陈瑞对他存有戒心,也不计较,只是不动声色地问道:

“今日吏部传来的咨文,抚台可曾看到?”

“看到了。”陈瑞点点头,又明知故问,“是不是给郧阳知府徐显谟和襄阳巡按赵应元两人处分的事?”

“是的。”

却说吏部这道咨文传示明白:郧阳知府徐显谟因强令卫所驻军腾出营房创办学校,导致驻军哗变,遭监察御史陆庠弹劾,官降两级,谪调泰州同知;襄阳府巡按赵应元候代期间,每托病不到衙视事,终日悠游山水吟诗作赋,颇遭物议,亦被都察院风宪官纠弹,给予削籍处分。这两人与陈瑞虽无私交,但毕竟是本省下属官员,一体举勘到部黜叙,成了风闻全国的大事。作为一省抚台,本省官员出了这大的事,陈瑞仍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吏部对这两人的处置都过于苛严,”陈瑞毫不掩饰对这道咨文的不满,言道,“那些风宪官一味取悦于上,揪住一点儿小事无穷放大。多少官员的仕宦前途就这样被他们白白葬送了。”

“徐显谟与赵应元,恐怕不是小事吧。”

金学曾盯着陈瑞,一脸的微笑高深莫测。陈瑞意识到自己说话走了板,忙改口说:

“当然,这两个人犯的都不是小事。”

“抚台大人认为他们犯的什么事?”

“这还用说吗?”陈瑞愤然答道,“首辅葬父,合省官员都赶往江陵会葬,偏这两个人都找理由告假不来,这还不把首辅得罪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