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大军要战略进攻,楚军,则需要战略收缩;
这场仗,要么打不起来,要么,就是一场“表演”性质的兵锋接触。
这一点,
郑凡很笃定。
此时坐在王驾行辕上的摄政王,心里,其实是巴不得楚人就在这儿,失心疯一般地和自己来一场大决战。
到时候自己的晋东兵马就足以将楚国皇族禁军主力给搅杀个天翻地覆,付出再大的伤亡都是值得的;
等到后续燕国援军进入,剩下的,就真的只是枯燥乏味地给地图格子涂色了。
而自己王旗所在的位置,
其实对楚人而言,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
王旗,
是给本家人看的不错,但同时,也是给对面看的。
让天天去对岸,是为了给天天历练。
因为天天是自己的长子,同时还是靖南王的嫡子,他理所应当地,应该站在那个位置,去继承属于他的使命与责任。
至于说将锦衣亲卫交给天天,并非是郑凡一味的偏心,一定要给自己的儿子铺路。
根本原因在于,楚人要么一仗不打就撤,要打,就可能也是出动一支精锐,最好取得一场局部接触的胜利以提振自己的士气,然后再重回战略收缩。
在这个基础上,先头登岸的那支兵马,必须要足够的精锐,精锐到要将一切不稳定因素给压制下去。
陈仙霸的部曲,和他的性格一样,是一支桀骜的部队,这几年在上谷郡一带活动时,镇南关总兵几次上折子给自己,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这个年轻人我管不了”。
这样一支刺头部队,在关键战时刻,是能顶得住的。
屈培骆的楚字营,郑凡不去谈什么皈依者狂热的因素,在梁程的建议与安排下,晋东军也开始注重步卒建设,而屈培骆以青鸾军的方式打造的这支楚字营,其实也很适合做先头部队在岸上结阵抵抗楚军的攻势。
可无论哪个来比较,
都没有自己的嫡系锦衣亲卫来得更为稳妥。
只是,
当前方军报传来,
告知郑凡对岸楚军竟然打着的是大楚定亲王的王旗时,
先前表现得很慵懒的摄政王,
下意识地挺直了后背,
原本搭在椅子扶手上的双手猛地攥紧。
但,
饶是如此,
王爷依旧用最平静的语气带着些许不屑调侃道:
“呵,这楚人,是真不讲武德了。”
这时,
下面传信兵不断传来下方将领的请战,陈仙霸、屈培骆等请求提前加紧渡河支援。
显然,楚国定亲王的王旗出现,带来了一股不一样的风向。
郑凡微微仰起头,强迫自己身子肌肉再度松软下来,
道:
“传令下去,按原先计划渡河,不得慌张争渡。
楚国的王爷,
又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