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朱厚照带着一双红肿的眼圈匆匆而来,他努力压抑着心中的喜悦,一到殿前便急切地问道:“父皇,鞑靼人真的攻锦州了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这自然不难理解。被误解、被弹劾的朱厚照,此刻终于等到了证明自己清白的机会。
然而,林蒙从朱厚照身后步入大殿,却立刻给太子殿下上演了一出“悲痛的戏码”……
“臣闻此噩耗,悲痛欲绝,陛下,锦州十万军民,生死未卜,陛下定是忧心如焚,还请陛下节哀。”
“……”
朱厚照瞪大了眼睛,看向林蒙……
他迅速地领悟了林蒙的暗示,立刻收敛笑容,脸上浮现出深沉的哀色,悲痛地说:“是啊,是啊,儿臣也是痛心疾首,痛彻心扉。”
弘治皇帝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朱厚照,但此刻他心中有事,并未多加追究,反而转过头,深深地看着林蒙:“林卿家,你的病情,有好转了吗?”
“好了一些。”林蒙回答。
弘治皇帝温和地叮嘱道:“年轻人,更要珍惜身体啊。”
“谢陛下关怀,陛下……”林蒙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激。
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弘治皇帝的眉宇间却难掩沉重,他一改往日的威严,只轻启朱唇,笑容中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欣慰:“今朝,朕非为林蒙即将到来的颂扬所动,只愿直抒胸臆。诸位可知,鞑靼铁骑如狼似虎,悄无声息地踏过锦州,险些将十万边关百姓推入深渊。这十万,那是边塞的钢铁长城,他们在这冰封雪锁的辽东,与京城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朕与尔等在这春意盎然的宫殿里,而他们,却饱受饥寒之苦。朝廷对他们,本就有所亏欠,而如今,若非林蒙慧眼识破鞑靼阴谋,欧阳志临危不惧,锦州十万人恐已命丧黄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殿内一片寂静,每个人的心头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林蒙的预言,竟成现实。在这群深谙世故的臣子眼中,这世间或许并无神鬼,但林蒙,却是那不世出的奇才,年纪轻轻,却有着非凡的见识,简直可称之为异类。
朱厚照满怀期待地望向父皇,却只见弘治皇帝沉默不语,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失望。
这真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吗?分明记得,当初正是他与林蒙一同承担着重压,并肩作战。
弘治皇帝转而向萧敬示意,萧敬心领神会,将一叠叠厚重的奏疏置于御案之上。弘治皇帝目光如炬,指了指那些奏疏,语气淡然却坚定:“这些奏疏,朕暂且留中不发。御史与六科给事们,弹劾的不过是一事,太子与林蒙矫旨,罪证确凿……”
终于轮到自己了,朱厚照几乎要热泪盈眶。
然而,弘治皇帝的话语却如同晴天霹雳:“诸卿细思,林蒙所承受的压力,岂是区区奏疏所能衡量的?若非他心怀忠诚,心系苍生,又怎会装聋作哑,无人能责怪于他?”
朱厚照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心中疑惑不已,明明林蒙曾提及御史们的弹劾,怎么到了父皇口中,却只有林蒙一人承受压力……
弘治皇帝的语气愈发严厉:“由此可见,忠臣非靠口舌之利,而是以行动证明。林蒙此举,方才是真正的仗义执言。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他们,朕向来宽厚。此次,若不严惩那些挑衅林蒙的御史,林蒙的冤屈,何以昭雪?传旨下去,所有上奏的翰林与给事中,俱罚俸三年!”
殿内众人皆默然无声,此刻,对于弘治皇帝的处置,无人敢再有异议。
在历史的长河中,弘治皇帝的目光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了那个沉默不语的翰林修撰——欧阳志。他轻描淡写地道:“区区翰林修撰,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卒,却在锦州之地,挺身而出,面对三品大员的威压,力挽狂澜,施行坚壁清野之策。这样的胆识,这样的气魄,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他竟是从无朝廷授意中,独立撑起一片天!”
对于欧阳志,弘治皇帝的喜爱如同春风拂面,无法掩饰。他诚挚地评价:“此子,真乃人中龙凤,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却能在书海中翻出惊涛骇浪,这份担当,这份勇气,实乃读书人之楷模。重赏,必须重赏!”
相较之下,林蒙这位门生,虽亦得弘治皇帝青睐,但在性格上,似乎总少了那么几分沉稳。而欧阳志,却让刘健等一众朝臣刮目相看。
就在此时,刘瑾捋须微笑,赞不绝口:“老臣早已看出,此子非池中之物,年纪轻轻,竟有如此稳健之姿,若再经风雨洗礼,必成栋梁之才!”
喜欢古代之败家儿子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古代之败家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