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宋帝受益 > 第二十七回 沆瀣一气驱忠臣 李纲无奈离朝廷(第1页)

第二十七回 沆瀣一气驱忠臣 李纲无奈离朝廷(第1页)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朝廷命令湖南抚谕官马伸持诏书去潭州把张邦昌赐死,并诛杀了王时雍。同时下诏书说,有敢妄议惑众阻止皇上巡幸的人,允许百姓上告定罪他,知道而不上告的,就要问斩处死。

这样,关于宋皇帝赵构南下逃跑避敌的事情,谁也不敢说话了。

李纲冒着杀头的危险,极论不可南下。他上奏说:“自古中兴开国之主,如果起于西北,就足以据有中原而占据东南;如果兴兵起于东南,就不能振兴中原而占据西北。这是因为天下精兵健马都在西北,一旦放弃中原地区,不仅仅金人会乘机占据中原内地;盗贼也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占据中原地区。到那时陛下虽然想回到中原,已经不可得了,怎么可能带来军队去迎接两位皇帝回来呢?河南南阳是汉代光武帝刘秀的兴起之地,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这个地方西邻关、陕,可以召徕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送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获取财货;北距三都,可以调遣救援。希望圣上暂停讨论驻跸之事,现在就返回汴都,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今乘舟顺流而去东南,当然很是方便,但是恐怕一失中原,则东南不能保证平安无事;到那时即便想偏安退保一隅,也不可能了。况且圣上曾经降诏答应留在中原,人心悦服,怎么圣旨诏墨还没有干,就突然失大信于天下啊!”

宋皇帝赵构左右为难,只能采取折中手段,口头答应暂时去南阳停留。

然而,汪伯彦、黄潜善不愿善罢甘休。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二圣回来,宋帝赵构就当不成皇上了,那么他们也就失宠了,甚至有可能被杀头。因此他们又指使卫尉少卿卫肤敏上奏说:“汴都已经被战争蹂践,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不能再居住在这里了。南阳地域不广,而又逼近河朔,金敌容易攻打进来。只有建康是古代多个朝代的帝都,外连江、淮,内控湖、海,是东南的战略要地。经过仔细观察时变,从长远考虑,圣上应当赶紧颁布严厉诏书,定下东幸日期。让后另外命令忠勇大臣总领六师军队,留守开封京邑;然后又在河北、山东诸道实行清野政策,做好防御事务。等到朝军势增强,国势大振之后,再御驾返还中都,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由于汪伯彦、黄潜善都主张皇帝去东南,士大夫们也觉得东南物产丰富,气候良好,偏居一隅,还能继续荣华富贵,因此纷纷随声附和。

为了打击抗战军民的信心,朝廷权贵经常性、反复性地宣扬金人何等兵强马壮、何等杀人如麻、何等残忍好战,不断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宋廷军民不要挑衅金人,要远离金人、尊重金人,不要侵犯金人的利益。甚至一些权贵把金人的形象刻画成神力古怪,专门吓唬小孩子。因此,随着宋皇帝赵构的统治时间越长,越是到了后面,这种情况宣传越多,以至于后来的许多宋军、宋民只要听说是金人来了,根本不用考虑,立即弃城而逃。甚至是只要看见金人在几十里之外顺水漂泊而来的或者是扔在货物上误捎而来的箭头,就吓得面无人色。许多州县往往是因为看见十多匹金人游击骑兵就赶紧投降了。

中书舍人刘珏也见风使舵,就上奏说:“当今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抓住机会。自从金人北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陛下中兴,也有数月时间了。而圣上依然没有定下立足之地,攻战守备这些大政方针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微臣最近听说有大臣想让圣上留在南阳,南阳属于中原地区,虽然容易号召四方,但今日中原的陈、唐诸郡,新刳于乱,千乘万骑,后勤物资怎么保障呢!况且,骑兵是金人的长技,而他们不习惯水战。而金陵有天险依凭,前据大江,可以固守;东南财力富盛,完全可以对敌。”

王渊、韩世忠、高忠义、郑骧、曾谓等人,都是陕西人士,对关中了如指掌,情有独钟。因此他们也一致建议宋高宗迁都关中。他们一起上疏说:“长安四塞,天府之国,项羽把它让给了汉高祖,李密把它让给了唐太宗,成败灼然可见,希望陛下把关中作为驻跸之计。”宋帝赵构不听。

这时有人给李纲说:“外面传言纷纷,说皇上已经决定去东幸了。”李纲回答说:“天下大计,在此一举。国家生死存亡,这就是个分水岭,我现在就去阻止这件事情。”

李纲再次言辞激烈地给皇上说:“圣上已经答应去南阳,现在又反悔要去扬州。微臣所进机务,多数奏折没有得到答复,这肯定有挑拨离间君臣的人。”并且大谈君子、小人不可并立,应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宋帝赵构看他如此执迷不悟,这么不开窍,本来想发火。可是看他真的是对国家一片忠心,也就勉慰他几句话,把他打发了。

起初,李纲每有所论谏奏章,虽然他的话语很刚直,但是宋帝赵构还是都虚心容纳了。到这个时候,凡是李纲的奏章就留在中书省,也不见批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果然,不久之后,朝廷就以李纲降职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黄潜善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此时对朝廷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了。

为了进一步打击李纲在朝廷的威信,汪伯彦、黄潜善又指使其他人阻止李纲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李纲推荐的张所上奏朝廷,要求在北京大名府设置招抚司,等待把府治事务安排好以后再向北渡河。北京大名府留守张益谦,是黄潜善的党徒,他就上奏说如果在此设立招抚司扰民,盗贼就会越来越多。李纲说:“张所现在尚留在京师,张益谦怎么就知道张所的招抚司扰民呢?河北民众没有政府领导,就会聚而为盗,怎么会是因为设置招抚司就有盗贼呢?”朝廷根本不理会这些。

这时傅亮的军队整合起来才十来天,汪伯彦等人以为傅亮逗留不进,就以朝廷的名义命令留守宗泽节制李纲推荐的大臣傅亮,而且要求傅亮现在必须渡河。傅亮说:“现在黄河以外都属于金人占领范围,而突然使我以乌合之众渡河,不知何地可为家计,何处可以得粮?现在东西都还没有措置到位,就仓促渡河,恐怕要误了国家大事。”

李纲为傅亮辩护请求宽限几天,黄潜善等人不以为然。

李纲说:“招抚、经制,都是微臣所建明,而张所、傅亮,又是微臣所荐用。而今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之所以打击他们,就是打击微臣,使臣不得安职。臣每次想到靖康时期大臣不和的教训,把每件事情都和黄潜善、汪伯彦商议而后施行。而现在他们两人用心如此,愿陛下虚心观察一下。”但是皇帝不听他解释,就解散了经制司,下诏书召傅亮赶赴朝廷。

李纲又说:“圣意必欲罢傅亮,就请以御笔把这件事交给黄潜善让他去施行,臣得乞身回归田里。”李纲退朝后,而傅亮就被罢免了,李纲就再次上疏求去。

皇上说:“卿所争的都是些细小事情,怎么就这样子呢?像傅亮这样的小人物,今天还不好找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