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女权历史及其发展 > 第132章 窦漪房七独尊黄老(第1页)

第132章 窦漪房七独尊黄老(第1页)

公元前141年,对于大汉王朝而言,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汉景帝溘然长逝,结束了他的统治生涯。

随后,汉武帝刘彻,正式登上了皇位,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篇章。而在这一重大的权力交替之际,窦漪房被尊为太皇太后,其地位尊崇无比。

当时,年轻而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怀着对国家治理的新构想和满腔热情,积极推行建元新政。他渴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大汉王朝带来新的气象和发展机遇。然而,窦漪房却对汉武帝的新政,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窦漪房向来不喜儒术,在她的观念中,儒术所倡导的理念,与她所秉持的传统观念和治理方式相去甚远。她认为汉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是对她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权威的一种公然挑战。这种挑战,在窦太后眼中是不可容忍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窦太后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手段。她毫不犹豫地将新政成员赵绾、王臧全部诛杀,其手段之凌厉令人震惊。

不仅如此,她还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力,废除了汉武帝所推行的全部新政。这一举措,使得汉武帝的改革之路,在初始阶段便遭遇了重大挫折。

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架构中,老一辈的权威人物,往往难以轻易接受新一代君主的变革尝试。汉武帝的新政,虽然暂时受挫,但这一经历也为他日后更加成熟、更加策略性地推行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窦漪房这位在汉朝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一直尊崇黄老之学,然而她的这种尊崇,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出于对国家治理的深谋远虑,而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其个人权力。她将黄老之学视为巩固自身地位的工具,而非造福国家的方略。

同时,窦漪房对儒学,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排斥态度。她闭目塞听,拒绝接受儒学中那些可能有助于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思想理念。在她的观念中,儒学的兴起,似乎意味着对她所依赖的权力体系的威胁。

窦漪房的保守,可谓根深蒂固,她完全不能与时俱进。在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之时,她却固执地坚守着旧有的观念和治理方式。例如,当社会经济发生变化,需要新的政策和制度来适应时,窦太后依然坚持沿用旧制,对新的思潮和改革举措置若罔闻。

在施政方面,窦漪房的表现存在着严重的偏狭性、滞后性与后退性。她过度关注权力的集中和自身权威的维护,忽视了民生的需求和国家整体的发展。

其最主要的影响和阻碍,有以下三点。

一、在农业领域,由于对农民控制政策的逐步放松,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农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负担,纷纷选择脱离户籍。他们离开原本登记在册的居住地,四处流散,使得政府对农民的管理,陷入混乱,失去了有效的控制。

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赋税过高,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所得收成大部分都要上缴,导致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只能选择逃离。这直接不利于汉王朝的政权巩固与加强。因为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失去了对农民的掌控,就意味着失去了稳定的税收来源和充足的劳动力,无法为国家的军事、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国家的粮仓无法充实,军队的补给难以保障,这无疑给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在治理地主阶级内部时,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些皇室贵胄、富商巨贾、地主官僚利用各种手段,使得自身势力急剧膨胀。他们仗着手中的财富和权力,竟目无君上,胡作非为。他们肆意侵占土地,欺压百姓,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有的皇室成员凭借尊贵的身份,公然违反国家法令,私设关卡,收取高额过路费。富商巨贾则通过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获取巨额利润。地主官僚勾结在一起,贪污受贿,枉法裁判。这些行为极其严重地扰乱了国家的法制。

比如在某地,一位地主官僚,为了霸占农民的良田,诬陷农民犯罪,将其投入狱中,最终强占了土地。这无疑是危及汉王朝政权巩固的重大隐患。它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削弱了国家的权威和公信力,使得民众对朝廷失去信任,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三、在处理汉匈关系方面,长期以来一再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政策,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匈奴在这种宽松的外部环境中,日益强大,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对西汉边境地区的侵扰,愈发频繁和剧烈。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得边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匈奴的铁骑,一次次突破防线,深入内地,给西汉政权带来了直接的威胁,甚至危及到了西汉政权的生死存亡。比如在某次战役中,匈奴大军长驱直入,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使得边境地区一片狼藉。

以上三点,无论是对于西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对于皇权的巩固与加强,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局面显然不符合封建帝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故而新继位的汉武帝,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心为国家革除弊政。他深刻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思想,来引领国家的发展。

于是,汉武帝试图用适合当时统治需要的儒学思想,取代黄老之学,使其成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以此来振兴国家运势,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

鉴于此,汉武帝深知时不我待,在股肱之臣卫绾的全力辅助之下,毫不犹豫地立即着手革除弊政。他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积极投入到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变革之中。

进而,汉武帝推行新政,正式拉开了由儒学代替黄老之学的宏大序幕。这一举措并非易事,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

为了推行新政,汉武帝精心选拔人才,赵绾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王臧被任命为郎中令。他们肩负重任,勇往直前。在他们的努力下,列侯就国除矣,这一决策有效地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