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妹二人跟着蹲下。
“你俩注意听,首先这首作品是一首变奏曲,我们得明确。”
“所有的变奏类型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和声与各种元素是静态结构的,还记得我之前咱们排练重奏时我讲过的动态结构吗,正好相反,它的内部是不变的。”
二女点头。
“古典主义时期的变奏曲,它的旋律与和声被反复地重复,始终是以相同的模式进行,尤为突出的部分是不同变奏间的和声轮廓,你们仔细听穆老师弹得,是不是非常清晰?”
小车点头,刚才听到第二变奏的时候她就有这样的感觉。
片刻后小季师姐也点了点头,经过老师得到提醒,她也发现确实如此。
“那么我们拿到一首变奏曲,我们就需要先研究他的声音数量和各部的织体对比,然后在脑海里建立出每一种变奏的形状,最后再通过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来实现变奏曲的呈现多样性,穆老师这段诠释非常值得你们学习。”
随着李安话音落下,师姐妹二人不由再次将目光落到了钢琴前的娇小身影上。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十八世纪中叶,音乐结构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欧洲的作曲家们越来越关注和声和音调的目标方向。
不仅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应该根据它们彼此关系的强度按层次结构排列,更重要的乐曲应该从原始的调性开始,通过一系列调式移动来完成音乐运动的感觉,为音乐提供新的方向和推动力,直到最后再次回到主调。
这一过程也充分提示了后人该如何演奏该时期的作品,只有非凡的速度和手指灵活性远远不够,还要对其注入清晰的演奏逻辑。
何为清晰的演奏逻辑,穆欣从主题开始到现在,每一个音都在解释这种逻辑。
从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再到十六分音符,再到三连音,穆欣左右手间的每一次清晰对话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之内让音乐以最慎重的步伐逐渐加强音乐的里层动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样的演奏中,听者已经无需去寻找演奏者要表达什么,只欣赏这古典音乐的规则之美已经是一种非凡享受。
节奏的兴奋感与抒情性并行,时不时莫扎特最出色的灵感便会从中惊鸿一瞥,德奥钢琴之美便会在此间又绽放一次。
这就是功力啊,小小身躯,大大能量,李安佩服!
“如何?”
小季师姐:“有种欧式建筑的感觉。”
李安:“理性的光辉。”
小季师姐:“嗯嗯嗯!”
李安:“琳啊。”
小车:“很好听,可我说不出来,老师,就是在这之后,古典时期就要迎来两个新方向的变化了吗?”
李安笑了笑:“更确切地说,雏形已经出现了。”
小车:“质疑声。”
李安:“看挺快啊。”
小车:“嘻。”
小季师姐实际上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只能内心高呼“小变态”!
就在这时,随着舞台传来的琴声忽然加速,师生三人的脸上浮现出不同的神色。
不知何时老汤已经走到了舞台深处,老汤没什么坏心思,他只是想看看那么小的一双手是怎么在键盘上急速飞奔的。
虽然但是,海涛还是有些庆幸自己没有碰到穆欣。
穆欣驾驭大作品的能力如何他不好评判,但是对这种小品的诠释,海涛认为对方真不输安哥多少。
如果安哥的小星星是随手将一把金色沙粒丢向了夜空,那么此刻穆欣便是用金色沙粒在夜空中摆出了一张莫扎特的笑脸。
再一次感到扑面而来的压力,海涛觉得自己必须得再抢救一下,不然以后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四钢的专业老师。
随着一阵密集的琴声飙升至最高点落下,海涛第一个鼓起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