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也不再看弟弟,省去烦心事。
一旁的赵普再次感觉自己在这里分外多余,本想在官家面前诉诉苦夸夸功的心思也随着最后的消息烟消云散。
最终也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
何其苦也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嘟囔了一句
“竟这般复杂”
本想说点什么,但想想这宋承唐,所历的便是唐末乱世,于是最终也还是不说什么了。
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倒是想起一件事
“那后世既可鉴骨而知死于何病,那便将那赵大起棺验骨,则此谜虽不至于立解,但应当也能多知不些许情况。”
他如今没事儿在家就遍揽前朝律例,最为羡慕者便是后世那根据曹操尸骨鉴定其死因的手段,毕竟就他所见来说,死无对证这件事并不罕见,也是不少案件办理停滞的原因。
魏征点头,房玄龄摇头,杜如晦直接出言点破道
“这赵大所葬何处吾等不知,但想来距汴梁应当不远。”
“北宋亡国,京都失陷,帝陵”
于是长孙无忌也只能叹息一声,如果可以他还真想知道这手段能力。
不过他也忽然想到,自己被流岭南,随后被侄儿追令赐缢,尸骨恐怕亦无处寻了。
而听闻这赵大很可能被掘坟了,李世民当即便想要前趋至光幕前,随即就被眼疾手快的长孙皇后哭笑不得的拉住袖子
“二郎不可为此无稽之事。”
小名都被叫了出来,于是李世民也只能放弃,但还是解释了一下
“朕乃仁义君子,不过是欲令这赵大明仇而不忘也。”
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甘露殿没一个赞同的。
说到宋太宗,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他在宋朝文治这方面确实开了个好头。
因为时时勤读书,旁人劝他少看些以避免伤神,赵二回复称只要打开书本看两眼就总比不看要强,留下了“开卷有益”的典故。
993年,川峡地区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拉开了北宋王朝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序幕,这次起义对当时已经连战连败转入守势的北宋朝廷不啻于雪上加霜,赵二也因此多施仁举以收人心。
当年冬天,赵二下诏赐汴梁老人丝帛,年过百岁者加涂金带,随后又下诏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以过冬,就此留下了雪中送炭的典故。
虽然无论如何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儿,但这烂摊子追根溯源反而跟赵二也脱不开关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紧邻的朝代,宋朝有些地方确实很类唐朝。
比如赵匡胤相当勤俭,不喜奢华,跟二凤有点类似,都攒了一些家底。
然后摊上的继任者呢,别的不说,花钱那是个顶个儿的强,并且还都喜欢用宗教给自己扯大旗。
赵二登基第一年就剃度僧尼十七万人,随后在位其间更是出资在名山大川兴建佛寺,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地的一些寺庙便是残留于赵二时期。
至此,从柴荣开始的灭佛风气中止,僧尼老爷卷土重来,让本就被官僚、豪强剥削的农民头上又多了一座大山。
淳化年间,赵二已经把赵大的存款花的差不多了,下诏让朝廷讨论茶叶专卖,这也是后来茶引法的前身。
贩茶为生的王小波、李顺等人就此失业,由此点爆了已经不可调和的民怨,川峡地区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相较于唐末的黄巢,王小波等人的起义规模很小,并且也就坚持了两年就被平定。
但之所以值得专门一说,是因为王小波等人在起义中首次喊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他们完成了黄巢起义所没有触及到的根本矛盾,也由此让起义的指导思想更进一步。
黄巢毁灭了门阀的肉体,王小波则是接过旗帜,首次将矛头指向了当时不平等的根源
封建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