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高霞寓到任。他勇而无谋不善统兵,在类似高崇文这样的“牛掰元帅”手下,做个冲锋陷阵的先锋还行,让他单独负责一个战役方向就勉为其难了。
他主动出兵与淮西军在郎山(河南确山西北四十里)交战,斩首千余级,焚毁敌方栅垒两座。随即生出骄慢之心,认为淮西军不过如此。
不久,又统军自萧陂进至位于蔡州(今河南汝南)西南的铁城——又名文城栅,在今河南遂平西南——与淮西军展开对决。
文城栅之所以被称作“铁城”,是因这里距淮西大本营蔡州仅有百里之遥,是淮西军的防御要点,地形险要,固若金汤。
交战伊始,淮西军利用地形之利佯装败退,高霞寓不知是计纵兵追击,在一处山谷内遭遇伏兵袭击,全军覆没,高霞寓只身逃脱。
当时,朝廷众将大都报喜藏忧,至此大败,实在无法遮掩,不得已上奏朝廷。
铁城惨败的消息立刻引发朝野震动!主和的几位宰相力劝宪宗停战,宪宗凛然道:“胜败是兵家常识,你们这些人应当关注用兵方略是否对路,将帅人选是否适宜,衣食保障是否得力,而不是打个败仗就轻言罢兵!”
此后,在淮西战场上,宪宗只采纳裴度计策,罢兵议和的声音这才有所减弱。
七月份,李逊、高霞寓坐铁城战败之责,均被贬职调离。河南尹郑权、荆南节度使袁滋接替了他们。
郑权、袁滋都是当地人,政声不错,有一定能力,只是也非带兵打仗的料!
转眼已近年底!
在这期间,河北战场陷入僵局。各路征讨大军互相观望,只有昭义、义武两军表现尚可。
昭义节度郗士美在柏乡击败王承宗,斩杀千余人,乘胜包围柏乡。
义武节度使浑镐是名将浑瑊之子,骁勇善战颇有乃父之风,多次击败王承宗,集结主力进至成德大本营恒州附近。
王承宗暗中派人潜入义武境内放火抢劫,导致义武军士气低落,人心动摇。恰逢使者督促浑镐进攻,浑镐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向恒州发起攻击,被王承宗所败,狼狈逃回定州。
朝廷立即诏令由易州刺史陈楚取代浑镐,定州士卒听到消息,劫掠浑镐及其家人,剥光了他们的衣物。好在陈楚及时赶到,镇压了叛乱,派卫兵护送浑镐回朝。
淮西战场,宣武军在韩弘指挥下与淮西军交锋三次,虽获小胜,进展不大。
陈州李光颜、河阳乌重胤几经搏杀,夺占了淮西要地陵云栅(今河南周口商水县西南)。
李师道听闻陵云栅失守,假意向朝廷请降。宪宗为了稳住他,加封其为同平章事。
河北、淮西打得热闹,朝堂上主和与主战两派也斗得不可开交。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请求停战的声音越来越多。
宪宗不为所动,接连免掉了主张罢兵的宰相韦贯之,右拾遗独孤朗、翰林学士钱徽、驾部郎中萧俛,提任主战的中书舍人李逢吉为相。
然而前方将领太不给力,讨伐淮西军的兵力已增至九万,历时一年有余,吴元济猖獗依旧,这让宪宗大为光火。
十一月二十日,宪宗派枢密使梁守谦到战地宣旨并留守监军。梁守谦带着五百张空白任命书以及大量金帛,激励三军将士奋死搏杀。
二十九日,加封李光颜为检校官,对其他将领予以严历申斥,并告诫作战无功者必罚。
只可惜宪宗的态度仍未让前线将帅有所醒悟,接替高霞寓的袁滋抵达唐州(河南泌阳),竟在第一时间内下令撤掉沿边斥候,并严令本军不得再侵犯淮西边境。
吴元济出兵包围了袁滋所属新兴栅,他竟卑躬屈膝的请求吴元济撤兵。
宪宗气得拍案痛骂,将其贬为抚州刺史(江西抚州)。
经过几番试错,宪宗实在有些灰心,想我皇皇大唐,竟然寻不出一个敢于冲锋陷阵的将领!
正在这时,那个力挽狂澜的主角终于正式登场!
时任太子詹事(太子属官,正三品)的李愬上表请缨,愿往前线效力。
李愬是名将李晟的第八个儿子,有谋略善骑射。宰相李逢吉认为他才堪重用,鼎力推荐。
宪宗很高兴,正式任命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全权负责南线作战。
喜欢大唐气象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