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一品国公 > 第161章 抛砖引玉(第4页)

第161章 抛砖引玉(第4页)

从内书房出来之后,朱高煦早已汗透重衫。

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惊险了。

若不是有林三洪这一步后手指棋。今天就彻底的栽了。朱妆先是大明帝国的皇帝,然后才是朱高煦的父亲,现儿子有不轨之举以后。若是没有这最后保命的一招。后果不堪设想,,

“汉王也不要担心,我看皇上还是很赞赏这个事情,要不然”要不然今天汉王就要吃苦头了”刘成是朱株身边的老人,看出了朱猪的心意:也许朱林不是很赞赏朱高煦和林三洪联手做的这个事情,但是并不等于否定此事的正确,仅仅是看不上他们幼稚而又冒险的行事手法而已。要不然也不会从朱高煦手中夺过此事的主哥权,这分明就是准备亲自操刀了。

皇上准备亲自去办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大方向上都不会冉错,只要有了这一点,汉王就足以自保。

“刘叔”朱高煦下意识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想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

“别,汉王千万莫用旧称,如今汉王已非十年前燕王府的小王子了。嘿嘿,上下尊卑可不敢乱了”

出了宫门,招来侍从在侧的马车,一脑袋扎进车里,镇定自若的朱高煦已瘫软如泥,解开衣衫靠坐在车厢里,如离水的鱼儿一样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今天这一幕实在是太惊险了。虽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皇上也没有要砍要杀,可差一点就一败涂地。幸好有林三洪埋下的这个伏笔,要不然就真的无法收拾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更加思虑到林三洪的目光之深远:惨烈的夺嫡之争,靠的是平素积累起来的综合实力,想着冒险求存一举击败对手终究不算,一旦失败就会万劫不复。

而且皇上很明确的表示出不会重用林三洪,那就表明这件事情结束小旧林二洪的如意算我很可能会落空,系少不会仓部实唯一让朱高煦感觉高兴的就是皇上认可了这个事儿,把对蒙古十三部的谋划从汉王府赚到内书房,就说明皇上已经要亲手接管了。虽然这样做最后的功劳肯定会落到皇帝头上。可只要皇帝本人知道此事的根源,就会对朱高煦另眼相看,这已经很不错了。

在草原上放一点利益出去,让各部落去争夺,进入促成一种依存的关系,这是一步妙棋,其中的好处朱捷看的清清楚楚。仅仅从朱高煦做的这些小动作来看。就已经赚取了大几十万贯,另外还有马匹和生革这些草原上对内地禁运的物资。更关键之处还在于。已经间接的控制了十几个小部落。

这些小部落虽然难入朱接的法眼。可十几介,联合在一起也是一股不算小的力量。哪怕不为大明所用。任其自生自灭也足以挑起很多事端了。

在蒙古内部投下一枚很不安定的棋子,必然可以对当地的局面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程度的影响对于朱林也许算不了很大的诱惑,可是若多投几枚这样的棋子,整个草原必然烽烟四起各路人马必然互相征伐,”

而这些棋子其实是受内地间接控制,只要稍微用点小手段就可以左右其兴衰,随着时日的积累,对于内地的依赖只会更深。一旦有变,很可能会直接内附,成为大明力量的一部分。

采用战争的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仅仅是永乐朝的一次大规模北伐,就耗光了几年的积累,取得的效果还没有朱高煦利用私运的效果更大。

一支小小的商队,再加上内外协同,可以影响到几十万人,至于成本开支一这么做是在赚钱,和用银子砸出来的北伐胜利有本质区别。

朱猪的北伐耗资几百万,动员人力同样过百万,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历次北伐之中比较不错的一次:杀伤敌军数万精锐。

这点成绩其实无法改变草原上的根本局面,用了几年,就会有新的蒙古精锐被组织起来,接二连三的北伐反而让蒙古人的抵抗情绪更烈。

自从见了《大明国》书之后,朱猪的目标就是很明确,并非要消灭蒙古,而是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包含蒙古在内的庞大帝国。一味的战争虽然会打击对手,也会削弱自身。

而朱高煦采用的这个手段显然要高明许多,只要方法得当,让几十万蒙古人内附大明王朝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用一支小小的商队和事后的封赏。就可以化敌为友,这和劳民伤财的战争比起来,孰高孰下已不言自明。

封锁并非最有效的方法,最佳的手段是把物资打入对方内部,让对方和大明成为依存关系。以利诱为主,以威压为辅,再助以安全保证和封赏,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略。

朱高煦和林三洪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错,但是他们的手法太不成熟,也不够老练,朱林要是亲手的话,肯定比两个年轻人偷偷摸摸的做要更加犀利。不过林:洪已经渗透到了十三部落联盟当中,并且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不管朱林从何处下手,都绕不过这个林三洪这个关键人物。

朱猪确实很欣赏林三洪的才能和眼光,但是对于这个人却实在放心不下,原因很简单:林三洪的功利之心太强。对于皇帝似乎不那么忠诚。

作为臣子,被皇上认为不够忠诚的话,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注定不会受到重用。

林三洪喜欢剑走偏锋,事事出人意料却往往能够收到奇效,虽然没有以堂堂之师击煌煌之阵的大气。总是弄一些偷偷摸摸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出来,虽然这不算什么大的缺陷,最多也就算是格局有限,但是这咋。人考虑冉题的出点不是对于皇帝的忠诚,而是经常利用局势逼迫皇帝做出选择,这一点在湖广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而在扬州则是对他无可奈何,这让朱猪心中很是不快,,

虽然朱林不大喜欢林三洪这个人和他的做事方法,可这一次要做大事的时候,又不得不用他,,

朱猪素来少在内书房中安排当值的宫人,也不喜有这些阉人在这种制定国家决策之地出现,所以下了床亲自打开床头的吉庆柜,从堆积杂陈的奏章文书当中找出甘、陕两个都司的资料,想了想又感觉不够,又翻出哈密东的几个蒙古卫的资料,详细比照,,

一直到伺候的宫人捧来了茶水点心。顺便点起内书房之中的烛火之时。朱林才现天色已经昏暗下来。宫人小心翼翼的询问是不是要把晚膳传到内书房皇帝有这个习惯。

“传膳过来吧朱林随口说道:“今岁江南的贡茶拔出几担来。还有辽王送过来的老山参,也装一些,遣礼宾司弄的隆重点,给哈密卫的几个蒙古王送过去

对于西北那几个归顺大明的蒙古王爷,朝廷还是比较礼遇的,年节之际都会有一些象征性的赏赐,若是灾荒边报什么的事情,朝廷也会做出恰当处理。而那几个大明朝的异姓王爷也表现的不错,经常贡些东西。虽然都不值几个钱,毕竟是一点点心意,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朝廷和内附的蒙古诸王之间相处的很不错。

按照体制,大明朝的藩王和军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就算是边王,和军队之间也隔着都司。但是这些归顺过来的蒙古王是个例外,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兵和族兵。在对待西蒙古十三部落这个事情上,无论是忠王还是顺王,是一定要出兵的,哪怕不用他们打仗,就算是完全为了象征意义,也需要他们出兵。

因为朱林想的让十三部内附,而同为蒙古人的忠王、顺王等无疑会让十三部落更加相信大明王朝的诚意”,

比:感谢在书评区留言的朋友。谢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