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今日无事禅意 > 几时向吾心(第1页)

几时向吾心(第1页)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被新朝廷聘为史官的方士。他亲自上门去向旧朝廷的旧贵族收取立传的费用,然而对方并不认为自己必须要靠金钱贿赂才能载入史册,最后他家都没能被载入新的史册。同辈的人为他们感到惋惜,同时也不再相信过去有过前赴后继宁死不屈的史官了。

这位成为史官的方士以朝廷为由,收走了原来的史册,并声称原来的史官看过他新写的史书后自惭形秽,自己把书稿烧了。焚书依然成了事实,原来的史官看着自己的作品通行于市,再也没有自己署名的权利。

对于自己出生的故国的历史,新史官拥有绝对的权威。他记得他的父亲曾经被当时在位的武侯处罚过,不过是为了一些军粮和假情报,这就是武侯不能容人了。武侯被褪去了神话色彩,武侯的君主也被请下了神坛,就连先主作为亲友的桓侯等辈也不过是扶保后嗣的妇人之功。

除了有一位关侯神而有灵喜欢索人性命,其他的何足道哉。他不知道的也不过是武侯也是计较名誉的人以及先主不怎么在意后嗣。只是武侯碍于自己是君子,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可以花费在这样的事情上,也绝不因恶语中伤而与他这样的人合流。先主碍于自己当了皇帝,并不能真的立武侯为嗣,也从来没有计较过他和武侯谁才是实际上的皇帝。

最后的最后,史官是唯一的史官,其他人永远失去了话语权。魏武帝禁绝诽谤的政令到了新的朝廷,完美阻断了所有的忠谏之路,华亭鹤唳难再闻矣哉。

刘玄德刚入川的时候,有一位方士到了他的居所,看了他好半天。这让他想起了在刘景升家里第一次邂逅孔明时,孔明也是那样看他的。同样的,当时的孔明仔仔细细地问遍了刘玄德的各种姓字名号,现在的这位法孝直也是听完以后就陷入了沉思。没过多久,法孝直来他家吃饭,吃完以后也不急着走,就这样留在坐席上,又看了他一回。这次,玄德吸取了上次被孔明教育的经验,不再干些不像君子的手工活,他拿出一卷经,正经读起了书。

法孝直皱着眉头,看着他读经的样子突然就流泪哭泣,连说了几个“像”。这次,刘玄德没有惊慌失措。果不其然,法孝直抬起袖子擦干眼泪以后,突然正襟危坐,对他说了以下这些话“我这条性命就交给您了,从今以后,仆只会为了刘君您的利益而谋划,至于原因,您就别问了。”这也和孔明那时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孔明后来告诉了他,他刘玄德和诸葛玄很像,所以,诸葛孔明只会为了刘玄德而奔波,不惜此躯。孔明还说,法孝直的祖父是玄德先生,从星象和易数上看,正应刘玄德。刘玄德原来是不信这些的,但孔明既然这样说了,就不会去驳他。后来,诸葛孔明乘风而行,终是在某年秋天又奔他刘玄德来了。法孝直那时候就在已经是昭烈帝的刘玄德身边,微笑着接上孔明,三人一起周游列国,再无关山海,只论风月。

季汉诸鬼决定定居成都,昭烈帝的庙改成了武侯祠。平日里,生前要好的就在武侯祠聚聚,只是诸葛武侯是个真神仙总不得闲。他自忙他的,就是在那青云之上,也不见他说什么不与浊水泥相伴。生前已定,身后唯有诸葛武侯功德圆满。昭烈帝等鬼终究是隶属阴司,自盘古开天辟地起,大大小小的古帝魂没有一万也有一千,并没什么特别的。

这天,诸葛武侯得了空,回庙来住。昭烈帝请了关张赵三位,叫上姜伯约,五位鬼神随便聚聚。几杯竹叶青下肚,昭烈帝想起了他披荆斩棘时的往事,感慨了一番世事无常,就向一众身后人说了一件生前未分明的无事之事。

董承家中灯火辉煌,明明如白昼。穿着薄纱的妾妇们来来往往推杯换盏。盛装的夫人从帷幕后走出来提醒夫君夜已深。宾客们向夫人行了礼尽兴而归。刘玄德将要离去的时候,穿着长裾的白面少妇拉住了他。她是董承的嬖妾,如果没有记错是叫“玉人”。

“刘将军慢行,家公还有话说。”

乌雀夜啼,曹公披着旧衣挑了挑灯芯。闲来无事却夜不能寐,独居在京城的大宅之中唯有读书聊以散心。院中立着的那个身影如此眼熟。是刘玄德吧,这时候过来先应该让他进来再说话。

“曹公寿无极。”

“刘将军常乐。”

连夜奔波,人马困乏。刘玄德并不敢停歇,直到进了城才能有片刻喘息。前番夜会曹公,刘玄德已经将那日董承夜宴时的密谋和盘托出。刺杀是不义的,无论为了什么,读书人的事,不能这么样做。讨黄巾的时候,有一位从兄也曾买壮士刺杀自己。

那位壮士自称是曹公的门人,他和玄德说了会儿话就把自己是来刺杀玄德的事情告诉了玄德。他说曹公当初在济南当地方官的时候教育过他,人可以不为善,但不能妨碍有德行的人。他和玄德聊过以后,认为玄德就是曹公说的那种有德行的人,故此以诚相告,不终命而去。

那夜,刘玄德将董承家中的密谋告诉了曹公,并坦言自己也在名录之上。曹公当时是这样说的:“朝廷的法度我也没有办法。玄德你既然已经参与其中,必然会被牵连。我个人情感上和你是很好的,非常想枉顾礼法来偏帮你。可是,我现在身为朝廷的官员就不能这样以权谋私。这样吧。今天我就当你没来过,我也不知道董承等密谋刺杀我这个事情。过两天你找个机会带着军队去外地赴任。在那以后,如果我还有命没被杀死,我会和董承在朝廷法度上好好计较的。

后来,曹公诛杀了董承。衣带诏上有名的,一个不落,全部连累家族。唯有玄德的名字恰好被曹公一时没注意就被灯火烧得不留痕迹。

多年以后,玄德在诸葛亮的扶持下于益州自立。曹公派遣使者问候了诸葛亮,并送上朝廷的赠礼,托诸葛亮将礼单转交玄德——鸡舌香五斤。

诸葛亮此刻也已经是诸葛武侯了,他骂了一句“曹贼”,突然有些失神。玄德是好人,孟德未必,也不能说是坏人。他诸葛亮生前是读书的,只是不读玄德知道的儒经。他吃了一口姜伯约给他烤的鱼,扇了扇昭烈帝新给他编的蒲扇,也说起了一件无关风月的小事。

那是诸葛武侯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时候他叫孔明。那一年,天下太平。诸城葛氏的子孙不约而同,回到了祖先们世代居住的地方。由于历史的变迁,这里已经不再是古代的齐国了,唯有泰山巍峨高耸,溪边的桃花迎来送往。完成了必要的仪式以后,孔明辞别了长兄子瑜,带着兄弟均护送两位姊妹回南阳家里。临行前,姊妹们单独有话和子瑜说,孔明就带着兄弟去附近走走。

信步走出过去齐国都城的东门,远远望见芦苇荡里隐隐约约有几个土堆,走近看时,是三座古坟。黄土堆砌的封土整整齐齐地挨个排着,没有墓碑,除了个头较大看起来和其他的坟头也没有多大差别。孔明问了当地的人才知道这是田疆、古冶子的墓。

他们是周朝时齐国的武士,曾经是齐景公的宠臣。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是三位能打虎的勇士,据说他们力量强大到可以推倒南面这座山,没有谁可以打败他们,甚至刺杀也不可能成功。这三位不是只有蛮力的一勇之夫,他们的治国才能也足以改变这片土地的历史。然而,他们恃才傲物,不懂得进退有理,这就遭受了谗言。

齐国的大夫晏子,是一位注重礼仪,并且手段强硬性格执拗的饱学之士。他身高不满四尺,这就被三位体格出众的武士看轻了。晏子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坐着,就好像没看到晏子一样。

晏子是这样和景公说的:“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豢养这样的有勇力的武士,面对地位比他们高的人,他们应该懂得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契约关系。对地位不如他们的人,也要知道年轻人要尊重年长者这样的社会伦理。在国内可以阻止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使所有人都可以遵纪守法,不发生私人武斗。对外可以用自己的威名震慑敌人,使他们不敢轻易对我国发起战争。上位者由于他们的功勋得到了利益,下位者由于他们的勇武心悦诚服,所以才授予他们尊贵的荣誉地位,让他们享受丰厚的物质待遇。现在,您豢养的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不懂对君主保持尊敬,对下没有尊老爱幼的意识,在国内不能禁止暴力,到国外也不能让敌人畏惧,这是对国家有危害的才能,不如除掉他们。”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采纳了晏子的计策,使用两只桃子就让三位武士由于争夺功劳而羞愤自杀。当时的人认为晏子是一位聪明的栋梁之才,后世的人认为晏子是向君主进谗言的小人。孔明不认为晏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但绝不是世俗眼中的奸臣。仁义无常,只要问心无愧就已经足够了。

辞别族人和宗庙神灵以后,孔明和兄弟均送姊妹们回到了南阳,并在那里种地读书,过起了祖先们曾经过过的平淡生活。此刻,是乱世。生于国家动荡的时候,龙驹凤雏与世无争,山人也未忘忧国。就是那时候,孔明遇到自己的周文王,他以诸葛亮这个名字流芳百世,以葛相的身份立威扬名。在晏子的故事里,齐景公不算是明君,晏子自然不能做君子。在葛相的故事里,刘玄德是周文王,那么即使武王是阿斗,也不至于使自己沦落为奸臣。君子于役死南荒,轻掷泰山也无恨。

关二爷敬了武侯一杯酒,他说:“我们这些人,生前身后总是一般。春秋春秋,孔子也未做成,何况我辈。诗酒趁年华,不说了,都在酒里了。”

关二爷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那时候他还在世,他家传下来一部《春秋》,除了他自己也没什么人爱看。这个《春秋》写了一些东周贵族打群架的故事。那些贵族们秉持着道义,一言不合就被这个左氏的史官记下来给大家一起批判。

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认识,可是要看懂就有那么些看不懂,于是就只好看它,一直看,看到它不敢不让懂。

后来,关羽离开了家乡。离开的时候,他什么也没要,只带走了他自己和自己身上这些,还有就是这部《春秋》。没有人想和他争这个《春秋》,也没人在意季节以外的春秋。

当他来到涿郡的时候,有一个叫玄德的人正牵着狗和人吵架。玄德是个戴儒巾的,和他吵架那个一看就是个武夫。吵着吵着,玄德在言语上吃了亏,就有那么点恼羞成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