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大宋风流百度百科 > 第469章 擒匪首(第1页)

第469章 擒匪首(第1页)

秦刚之前在辽阳最初的一些调整举动只限于在守军之中,影响还不大。

但在萧奉先来了之后,便开始以其名义,直接就改变了本地商路与生意资源的分配,同时也悄悄地塞入了一些扶持渤海人的私货。这一系列的举动,最终还是明显地影响到了辽阳地方大族的既有利益。而为他们站台的大小官员中,也不全都是酒囊饭袋,偶有清醒的人,再加上根本利益被侵犯,自然便就会站在对立面,寻找一切机会,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徐三予以弹劾与告状。

只是他们小看了徐三背后萧奉先的能力。

所有的弹劾与告状的东西都上京被拦截,相关名单也送回到了秦刚的手里,他立即下手进行了最严厉的报复。

而且,眼下不管是曷懒甸的南北对抗、还是渤海国这里的整军训练,都离不开足够的军费支撑。流求那里的输送,主要在于军粮等供需物资。而更重要的军饷,最好是能从辽东本地自给自足。秦刚不想去对这里的百姓横征暴敛——哪怕他们是辽国的百姓。那么剩下来的有效的方法,便唯有“吃大户、杀贪官”了!

实际上要弹劾秦刚的人,恰恰就是辽东地区的旧势力代表。不管是秦刚此时所施行的一些举措与策略、还是被贬到此地的老宰相萧兀纳一直呼吁的要防范北边女真人的思路,都是与他们抱残守缺思想有着严重的冲突。所以,近百年来,他们始终在地方上不遗余力地反对任何想到地方上做任何事情的官员,而不管对方的目的是什么。

而正是因为这种僵化、刻板与愚蠢的想法,却让利益、观点都相差甚大的秦刚、萧奉先以及萧兀纳等人,最终形成了一条本不该存在的“统一战线”。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辽阳这里的官员被抓了五六个,牵扯出来的地方大户却有十几家,所有人一经调查,便不出意外地都被坐实了“叛国谋反”“私营结党”以及“扰乱民生”等罪名,主犯斩首、家产没收、族人罚为奴籍。往日不可一世的这些望族,怎么也不会想到,只是弹劾一个并不起眼的汉将官员,竟然会给自己带来如此的灭顶之灾?!

处理这些事情,郭啸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与优势:其一他算是辽阳本地人,地方上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了。而且他也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在调查处理的过程,拉拢一帮、打击一帮,论起玩这种权谋技巧,十个契丹人也比不过他一个汉人啊!其二因为背后有了萧奉先的撑腰,再加上眼下耶律淳的装聋作哑,郭啸把“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的派头搞得是淋漓尽致。

但不管怎么说,经此一番,徐三的威名算是在辽阳城内外立起来了!十几家大户的抄家,不仅仅是查没的财产积累,更重要的是被他们长期霸占的地方商贸经营领域,以及一些地方物产的专营之权。这些钱财,除了扣下分给萧奉先的那份之外,其余都名正言顺地充作了曷懒甸驻军的军费,包括萧兀纳所重视的宁江州的驻军,也十分难得地收到了一笔补贴。

不管怎么说,辽东这里的基本盘就算是稳住了,等到秦虎从长春州回来汇报完那里的情况后,秦刚便决定趁着风向合适再次南下。萧奉先得知后,更是亲自出城相送——这可是财神爷出宫,出行必有回财啊!

秦刚此行的目的地便是京东东路的齐州明水,如走常规的陆路路线,又长又麻烦。他便从耀州港上船,命令海船径直向南行驶,穿过整个渤海,直接便就是京东东路的莱州地界,而他取道这里的原因,更是因为要去见一个人:胶水【注:今山东省平度市】县令宗泽。

宗泽本因秦刚的提拔进了东南海事院,可惜还是没逃过为母丁忧之坎,结束后被接替海事院的侯蒙派去苏州任昆山县令,却又在那里得罪了朱冲朱勔父子,兜兜转转,还是到了莱州胶水这里,继续担任县令。

宗泽在胶水很快便展现出了他一如既往的火爆战斗力。

上任之初,宗泽先是毫不留情地法办了县城里的一个土着恶霸温包,即使是此人背后的姻亲莱州通判跑来软磨硬泡,却丝毫动摇不了宗泽对其判决流放的结果。一时间,宗铁头的名号就在莱州各县传遍。

秦刚一行九人从辽阳都带了马匹上海船,随行八人是流求大议会为他指定的护卫,都是从飞鹰军精锐中反复甄别选拔而出,除了身手一流之外,尤其忠心可靠。大议会要求这八人以秦刚的私人家丁为身份全程守护,同时也要求秦刚非特殊原因,不得撤除他们。

这段海路虽然不长,但是马匹经过海中颠簸,上岸后需要休整恢复一天,于是就在掖县住下。客栈店家看他们的马匹雄壮,又知他们要南下去胶水县,便好心提醒:“客官,这几年,尤其是咱掖县与胶水县交界之处,山林最密,常有强人出没。我看几位客官衣鲜马壮,这赶路时可不能逞强独行,最好能多等些其他商队结伴而行,方能保证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刚赶紧表示感谢,不过等到次日马力恢复后,而又不见有其他南下同行的商队,还是决定立即出发!

一行人沿着驿道离开县城,很快就进入了蜿蜒起伏的山路之中。道路两边密密的树木,不像西面的中原各路那边被大片地砍伐开采过,而崎岖不平的道路,也限制了这里的进一步开发。在某些路段,仅仅只有九人的队伍,偶尔也会出现第一个人看不见最后一人的情况,护卫头领游珍索性在前面放出三人探路,后面五人与秦刚慢慢前行,偶尔以鸟鸣声与哨声联络。

估算着路程,这里应该已经进入胶水县辖区,虽然四周依旧还是不见人迹的山林,但是现在开始,总算是越来越接近目的地了,大家还是打起精神,加快了步伐。

突然,听到了前方探路人发回的紧急示警信号,游珍让大家停下脚步,并将秦刚围在中间。

很快,探路的两人气喘吁吁地赶回:“报,前方一里半处的一处山头,发现官兵正在剿匪!”

“哦?他们有没有发现你们?”

“没有!隔了一处山谷,我们是用千里镜看到的!”

秦刚抬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便将手往眼前的一处山头一指:“去那里好好看一看!”

众人赶到那里,视野果然开阔了起来,正前方的山脚下,果然聚集了大几十名的官兵,不过从服饰来看,两成是衙役捕快,一半是厢军,另三成应该是征集而来的乡勇保丁,虽然服饰不一,但是兵器整齐,声势颇壮。

然后在对面的处稍小的山头之上,也可以看到大约有二三十人。用千里镜看去,他们的穿着乱七八糟,手里拿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刀枪,有锄头、砍柴刀甚至是木棒之类的东西,明显就是被包围住的土匪。

官兵的兵力虽然占优,但是需要包围住对方,所以看着防线还有薄弱之处。况且此时山上的土匪算是居高临下,不说是仰面上攻能否成功,万一对方纠集主要力量,猛攻一处,说不定还是能够被其逃脱。

但是,当秦刚再仔细看了看山下围攻的官兵队形,却突然发现,这些看似有点分散的队伍却是大有讲究,它们巧妙地收缩成了六七个小阵形,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防御能力与战斗力,同时却是分散在那处山头有可能会冲下来的几个要道,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远,紧急时还能够彼此呼应相救。

“主公,这些官兵不一般。”一旁的游珍也看得出来,“最有秩序的是衙役,他们守的地方都很关键,次之是厢军,他们看住的大部分的防线,最后那些乡勇们都站在后方,主要的功能还是壮大声势。”

秦刚点了点头,随着手里的千里镜镜头对准了一处衙役聚集之处,他脸上顿时露出了“果然是他”的神色。

因为此时在那里居中指挥的,不是别人,正是宗泽宗汝霖,虽然身着绿色官袍,但同样是手执长剑,骑在马上,神情凝重地指挥着手下这批人马。

山头上的匪首显然也意识到了围攻自己的官兵并不一般,他们前面已经作过两三次突围的尝试,发现都没有冲破防线的希望。在磨蹭了一会儿之后,山顶上的匪首终于打出了黄旗表示要投降。

这批匪徒是胶水县境内最大的一支,宗泽在胶水县上任之后,就下决心要彻底铲除这个长期祸害地方百姓的毒瘤,为此,他不惜亲自训练衙役、催促完善保丁制度,同时又花了不少的心思说服了当地的厢军将领同意支援,终于在近期成功地诱导这些匪徒进入了他精心布下的埋伏圈,一些依附的从众之前已经被打散,被包围着的便就是他们的核心,只要能把这几十人拿下,不仅仅是胶水、甚至整个莱州的治安都将彻底转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