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9
这一周已经过了大半,明天就是周五了。
这一周的重点是我约了孩子的个体导师,沟通交流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展望一下未来的状况,以及学校和家庭都要如何支持到这个孩子。
其实,如果更直接点来说,就是儿子和我抱怨许久,关于学校无法支持到他的学习,他想要离开这个学校,我想要告诉老师他的这个变化,以及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怎么支持到这个孩子真真实实的学习要求。如果孩子可以留下,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什么资源来支持他;如果不愿意留下,也让老师们预先知道和了解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突然儿子说他要走,然后就走了,什么都是一个未完成状态。
我和老师预支了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想要把问题聊得更加充分。
整个的沟通非常顺畅,我们彼此分享我们对孩子的看见,我们的看法,以及在交流之中产生的一些接下去要给予孩子支持的地方。我对整个过程非常满意,的确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个体的支持和协助。因为以前孩子小,没有这样的需求,我也感受不到;而且类似于这样的新教育的高中,还没有先例,所以我也无从得知,学校是否真的能给与孩子足够的支持。
在这个学期开学没多久,我也在前面的记录中写过,我在孩子说到要离开学校之后,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最后终于放下了我的愿望,站回到这个年轻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决定,自己的愿望,我支持他。而且本来我们选择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活出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希望的样子。现在他有想法要离开学校去找寻他自己要的能帮助他的环境,我为什么不可以支持他呢。所以,后来我放下了,我也接纳了,于是我要和学校沟通,看看怎么支持到他。
首先,我把这个学期以来孩子和我抱怨的话,他的想法分享给老师,老师也把他那里所知道的情况也和我沟通了一下。孩子倒是很真实的,他在家里对我说的话,果然在学校里也是同样地直接表达,没有藏着掖着,所以老师收到了他说的他想离开学校的想法,以及也了解他的原因。主要就是说到生物这个科目,还没有全部学会,然后几个孩子一起提出想要请校外的其他老师来代课,也被学校否掉了。老师给我说到后者,孩子们的需求,因为学校的现实情况目前还达不到,我特别理解,怎么可能因为几个孩子的需求,去化钱请老师呢?肯定有学校的角度和思考,这可不是随便拍拍板就能决定的。这样,我就理解了为何那个时候儿子的情绪是那样的,抱怨、埋怨、气愤填膺,看来有一部分是他们的需求被学校驳回的原因。
接着,我们就孩子目前的状况以及双方的看法都交流了一下。我自己觉得,是达到了共识。那就是:目前这个孩子正在过度时期,他是有了个目标(其实就是高考),但是详细的目标他并没有办法拿出来,而且他还在一个左右摇摆的不稳定期,对自己的目标没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所以玩耍、休息常常来找他,他也不可能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还没有成熟到那个地步,会制定自己详细的计划,会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等等。所以,还需要时间,需要多长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至少还需要耐心的等待。每个孩子不一样,也许两三年孩子都还在变动,但是没关系,一定是逐渐逐渐地稳定之中的。而不稳定期,最好还是在这个学校去度过,因为其他的学校无法满足他这个时期的要求,反而会因为太大的压力,以及很多赶着的计划忽略他的需要。所以,能够等到这个过渡期的度过,孩子更加成熟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计划,也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个目标,那么他想要去到哪里,我们都极力支持。
所以,对于孩子下学期是留在学校,还是离开,还有待事情的发展,孩子的思想变化。但是,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老师说得很对,至少孩子离开之前,能对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所以他决定要推动孩子这一块的发展。
插入一个题外话,我跟老师分享了我的思想动态的变化,从我之前极力想让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到毕业,到后来接受孩子有他的想法,有他的愿望,只要他足够清晰;老师也跟我分享了当他知道这个孩子想离开的想法后,也想过很久,他应该给出怎么样的建议,后来觉得说还是不要给什么建议,而是在学校就推动孩子去了解清晰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对自己的现状有足够的了解和清晰。在这个条件满足之后,他才能愿意给予孩子支持(如果孩子清晰了之后选择要离开就离开,选择留下就留下,他都支持),否则就还有很多需要做的,没有完成的事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虽然老师和家长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但是我们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在对于“如何支持到孩子”老师和家长拥有比较类似的理解的前提下,我们容易达成共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我们就自然过渡到下一步,谈到了在这个过渡期之中,在孩子稳定之前,根据孩子目前的状态:在学校里的课程,作业也常常是马虎做完就好,还似乎总是觉得是老师在让我学习,不是我自己要学习(这还是因为他不够成熟而致);在家里,我和他沟通关于要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的准备问题,孩子回答说还在调整之中,还没能进入备考阶段这个状况,我们打算做些事情来推动。比如,个体导师这边会和孩子进行深一点的面谈,以要考试作为契机,会拉着他和各个科目的老师进行面谈,从而了解自己的科目水平,以及各科老师给的建议,PUSH孩子去了解自己的状况,制定自己要备考的计划;而家庭这边,继续生活上、情感上支持孩子,同时找到一些考试资料预备着,等到孩子自己要的时候可以提供给他。谈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这个水平考恰恰可以当成高考前的练兵和很好的经验,如何去准备一场考试,如何去制定计划,如何去执行计划,都是很好的体验。因为两年后的高考那就是真刀真枪的呢,现在这个水平考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正好是一个好的练兵。
还有家庭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假期里带着他可以体验一下他上的高复班,他觉得别的学校可以支持到他的学习,那咱们就试试看学习两周感受一下是不是可以,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我提出了几种孩子下学期的可能的动向:留在学校到毕业;留在学校,发现不满意,要求退学,出去上高复班;直接退学,去上高复班;直接上高复班,但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中途回学校。首先在这四种可能上,我们双方都持有宽松的态度,如果孩子决定变换,我们都可以接受。
其实之前当孩子告诉我要去外面上高复班之类的学校时,我为了表示这是个慎重的决定,就告诉他“你要想清楚了,一旦选择了哪条路就走到底,不可以回头”,儿子也回答“是”。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有变化,就是当然还是慎重的决定,是思考之后的决定,但是如果情况变化了,也是可以调整的。
而老师给了我一个想法,就他对孩子的理解,这个孩子如果决定了去外面上学,即使再难,他也不会回头的,因为他自己会觉得没面子,很尴尬,不是学校不让他回来,是他自己不选择回来。我听到老师的想法,我也认同,想来儿子是会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自己在完全不清晰的前提下,做出不成熟的决定。
中间还谈到了一些家庭的应对孩子的方式,我觉得特别认同,也逐步往这个方向努力,就是80%的信任,和20%的有情感的提醒。这里,我们谈到了手机的部分,老师就说到在九年级十年级的孩子,手机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但在十一年级十二年级的孩子通常是给予信任的态度。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也对在十一年级时我逐步放开了对儿子手机的监管更放松了很多。我还是会往我认为合适的方向去做:80%的信任,加上20%的有情感的提醒。
剩下的就是我这边在做的一些孩子要高考的各种资料的准备,以及如果孩子可能选择不在这个学校的话,那这个学期需要预缴学费,怎么缴?如何缴?怎样的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些我还要单独找财务老师去了解学校的相关的规则。
总体谈了三个小时,其实前两个小时是讲的儿子的状况,后一个小时聊的便是整个高中团队的事情,以及学校层面上的事情,谁叫我曾经也是新教育的一员,而且还关心着这个大的团体呢!最后,老师给我了一个反馈,就是他看到了我在谈教育的热情,甚至比谈孩子还要高涨,他认为如果将来我可以继续在教育系统工作,一定会受益于更多的孩子。谢谢老师的反馈!从一个他人的角度更加看到了自己!
最后,我觉得这次的面谈还是很彻底的,我看到了学校确实在为着这些孩子们不同的需求在为他们服务的,我感谢孩子的个体导师,也感谢这个学校的所有老师们,我真的看到了学校对孩子的支持,真的不是在于有没有完善的高考备考方案(这一点在逐步实践和完善中,尽管要很多很多很多年),而是在于老师们可以站在这些年轻人的角度上来思考他们真正的需要,不是年轻人说要啥就给啥,而是站的高度更高一些地在必要时给予指导,给予推动,给于不同的支持和帮助!儿子,有这样的老师,你何其有幸!妈妈也很幸福,因为你可以这么幸运!
喜欢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