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自转速度极快,以地球的小时制为准,木星转一圈只需要十小时不到。可能是因为气态行星在形成时有天然的气体旋转盘,携带了大量的角动量,因此木星、土星等巨行星往往具有比地球、火星等固体行星具有更快的转速与更短的自转周期。
在高速自转中,木星的赤道大气有明显的隆起,使得它像是一个扁球体,又因为气态行星结构的原因,木星的上层大气与下层大气的自转角速度也不一致,有明显的差别。
而这又使得木星的大气运动愈发险峻恶劣。上升的气流与下降的气流冲突在一起,做成了滚滚的大涡潮,覆没了能看到的一切。
但在这个思维简单的年轻人看来,自转周期的短暂带来了一点意想不到的好处。
二十四小时的一天可以看到两次日出与日落了。
夕阳在云海上的余晖,或者朝阳在天际的灿烂,只瞌睡一会儿就会在天上再度出现,然后便在瞬息之间消失,接着便是隐约繁星,出入云间。
李明都在等候室里无所事事地休眠片刻,在高层大气中来回折射的朝阳就又消失在深不见底的黑夜里。隔着一扇窗,上方是嫣红近乎发紫的暮色,下方是一片被云彩掩盖的风暴与风暴的涡旋。
他再等一会儿,61号就从等候室归来了。
因为是61号发现了那个失去信号的探空侦测机器,也就由他负责拆解,把有关零件拆给扫描机器人看,接着把黑匣子的信息提取给分析机器人。
这两个过程中,都需要用到人类使用的工具。
“你是在哪里发现的?”
61号说:
“在云里,有大量电荷流经了第一百六十二号空探机械。该现象来自于绝缘层的异常破损。”
机器人的视野与人类的视野不同,他们能看到比可见光更多的电磁波,他们能见到的世界更为复杂艳丽。
“原来如此。”
李明都喃喃,随后说:
“那我下一次也能发现的。”
61号对此不置可否,它没有竞争心,也不懂李明都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不是指令,他不予回复,他走到李明都的身旁,坐在充电椅上,插入维护的电缆,就与它的这位古怪的同伴一起开始等待新的指令。
舷窗外洋溢着夕阳短暂的宁静。
一片片的云在湍急的风流中变化莫测,但没有波及到观测站所在的高层天空。
这样,观测站上的李明都便能见到天空初出的星星正闪烁着微弱的光。包括机器人占据的那颗卫星,和其他三颗较大的卫星一起组成了岁星的月亮,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好像只要风一吹就会消失一样,挂在繁星的中央。
这四轮月亮很少会呈现出满月相,都只露出它们一半的身体,而在空中错落地移动着。
而在天气格外晴朗、视野格外开阔时,机器人抬头还能见到一圈若有若无的红线穿过了木星的天空。
红线是木星的环,它是由许多尘埃以及数群较为遥远的卫星组成,比起土星环显得过于浅薄而微弱,高空稍微起尘埃,便极难看到。
机器人们没有消费,也没有娱乐活动,在网络上,绝大部分数据没有权限不允许访问,在现实中,自然也没有单独专属的房间。
那是人类才需要的东西。
等候室即是李明都和61号一直要待着的地方,在这里充电,自我维护、等候命令,执行任务,回归,充电、自我维护,周而复始。
但比起宫殿里的生活,在第三观测站的生活,他却觉得特别有滋有味。
或许是因为宫殿里,什么都没有。
但在这里,他能够看见星星,可以见到月亮,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下、云卷云舒,还有那卷成漩涡的风暴气吞万里。
宫殿里只有荧荧的冷光,而在第三观测站上,他所能见到的自然世界无限复杂而微妙。
就像一无所有的冰原上澄净夜空中的星星,是这穿越后的人生少数能让他感到兴奋的地方。
在意识到这点以后,李明都忽然意动,想要重新拾起他那观星的事业来了。
可惜的是,他把自己检查了半天,发现这机器身体与特意改装过的外骨骼不同,并不具有望远的功能。而他所使用的许多人类设备中,也没有任何可以望远的装置。
他一开始心想他或许可以收集材料以伺改装。
然后,他首先意识到是不被机器人的“法律”允许。其次,尽管他取用的装置都没有刻上名字,但或许曾经是有主人的,这点更为重要。
“使用也就罢了,可能产生破坏性的改制可能不太好,所以就是不能观测到这个时代的星空了。”
忙活了半天的年轻人遗憾地想道。
一旁的61号看着这人摸摸自己的身体,又不时用微波打在自己的身体,还踱步左右,但它并没有产生任何惊诧的情绪。
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寻找无上明星的回家的想法仍然悬在心头,李明都也越来越熟悉他新的活计,越来越熟悉这在木星的大自然巨大的风暴的洪流中进行捕捞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