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似乎不善言辞,拜见皇帝之后,便一直不吱声,只把一份实验报告交上去。
劝农司江南所的农业研究员,足足在江南观察总结了十年,终于搞出这一份总结性报告。
没有虚头巴脑的词汇,通篇都在用数据说话,总结棉稻轮作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棉稻轮种之法,明代中后期就已在江南出现。
虽然搞不明白原理,但农民还是发现,两年棉花、一年水稻,这样轮着种植是最合适的。
用《农政全书》的原话来说,便是:凡高仰田,可棉可稻者,种棉二年,翻稻一年,即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多不得过三年,过则生虫。
翻译成白话便是:两年棉花,一年水稻,可以蓄积土壤肥力,还能防治病虫害。
不过嘛,随着明末江南饥荒,以及防治技术的发展,这种水稻轮作已经乱套了。饥荒之后,纷纷改种水稻。而纺织商人,又疯狂诱惑农民一直种棉。
还有一些州县,则是不知道棉稻轮作的好处。
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是真的发达。即便是几百年后,农业专家使用科学方法试验,折腾半天发现还是古代的“两棉一稻”最好(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
且看一组现代科学试验数据:
第一年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为1。3%—3。8%。
第二年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为3。9%。
第三年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激增至38。8%—70。1%。
如果第三年不种棉花,改为种植一年水稻,继续种棉花的时候,黄萎病的发病率又降回去。
不仅是黄萎病,还有其他病虫害,都能靠棉稻轮种来防治。
科学解释为:棉稻轮种是一种水旱轮作,通过改变自然环境,有效抑制昆虫和病菌的滋生繁衍。同时,还能调节土壤,保持土壤的肥力。
许进拱手说:“陛下,这些数据,是近十年来,对江南十多个州县,进行长期观测总结的结果,绝对不会出现错误。如今江南的棉花种植,因为纺织机器的发展,种植方法已经越来越乱。很多百姓不信邪,为了赚更多钱,种了两年棉花还继续种,完全就是在麻着胆子碰运气。还有一些州县,盲目将农田转为棉田,根本就不知道有棉稻轮作之法。还有……”
“还有什么,尽管说出来。”赵瀚说道。
许进低头道:“朝廷对棉田一味征收重税,也扰乱了棉稻轮种。”
额,这个纯属意外,谁让朝中大员不懂怎么种棉花?
赵瀚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此人更加赞赏,问道:“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许进回答道:“陛下,臣没有在学校读书,以前读的是私塾,后来自学了小学、中学课程。陛下收复江南之时,臣也曾跟随县中士子起义,没有去县里做吏员,而是选择进当时的劝农所。”
赵瀚说道:“你即刻卸任劝农司江南所所长职务,擢升你为劝农司员外郎,先到江南担任劝农使。我会让户部和地方配合,今后不管是山东还是江南,棉田必须遵守棉稻轮种之法。另外,为了调节粮食产量,必须严格约束到每个镇。一个镇的农田,棉稻轮种的时间,必须要错开。不能这两年大家都种棉花,然后第三年又一起种水稻,搞得前两年粮食奇缺,第三年却谷贱伤农。”
这就涉及到政府干预了,得让精通数学之人,合理安排每个镇的棉稻种植面积。
只要最初几年安排好,接下来就不用再去干涉,农民按照“两棉一稻”的规律自己种植便可。
如此这般,即能保证产棉区的产粮红线,又能科学的增加棉花产出,实现棉花与水稻双丰收的局面。
另外,棉田的重税,也可以稍微降低一些,尽量不去干扰棉稻轮种规律。
一切都要讲科学啊,不只是发展工业,发展农业也是如此。
赵瀚继续对许进说:“你把这份报告,再润色一下。我让礼部印刷成册,印它个几千份,让吏部派人发下去,产棉区的各级官吏必须熟读。”
“遵旨!”
许进大喜,他忙活十年,终于出成果了。不但自己升官,还能惠及万千百姓。
赵瀚又问陈希颂:“你研究农事十余年,在劝农司已经升无可升,是该升去做政务官了。擢升你为户部右侍郎,回去之后便到吏部报道吧。”
“谢陛下!”
陈希颂也高兴起来。
二人躬身退下,赵瀚说道:“让李自成进来吧,我也想看看他长啥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