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第昭庆坊?”
“官家圣意,究竟为何?”
昭庆坊,虽然是很多士大夫大臣,都喜欢的地方。
却不是传统的宰执赐第之地。
宰执赐第,一般都是在御街两侧,而且一般越靠近皇城,就越受重视。
而昭庆坊就离得有些远了。
每天上朝,得从土市子那边过来。
司马光年纪也大了,天天骑马,顶着寒风上朝?
他能经得起几次寒风?
当然,司马光可以请求天子,赐他肩舆。
问题是,除了致仕宰执,谁肯要天子赐肩舆?
而且,以韩绛对司马光的了解,他很清楚,司马光就算是死,也不会让人抬着他去上朝的——以人为畜,非君子所为!
所以啊……
真是伤脑筋的呢!
韩绛想着,就看到了从令厅出来的章惇。
两人对视一笑,都明白了彼此如今在想的事情。
如今,韩绛和章惇,倒是成了这都堂上的搭档。
特别是役法调整之后,开始对青苗法进行检讨。
章惇就以其在这方面的权威给韩绛背书。
正是在章惇的极力支持,吕公著的配合下,都堂才在前不久通过了设立青苗法检讨司的省劄。
此事,引起了不少新党大臣的非议和攻击——他们觉得,青苗法已经至善至美,那里需要修改?
调整一下几条法令不就得了。
但真正清楚实情的人却都知道,青苗法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官员的好与坏。
遇到好官,青苗法就是善法。
可以发挥它真正救济百姓,鼓励农桑的特点。
然而,一旦遇到坏官,甚至只是庸官,瞬间就是破家灭门的利器!
这也是王安石的很多法令的糟糕之处。
那个拗相公,一厢情愿的觉得天下官员素质都和他一样,也都能像他一般,轻易压服地方胥吏。
但事实却是——真正按照青苗法条例做事的官员少之又少,能将胥吏们驯的服服帖帖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于是,青苗法也就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变形。
王安石定下的法令,青苗贷利息只有两成。
然而,元丰之后,地方州郡的青苗贷,除了少数几个军州,真的在按照王安石的法令执行。
其他地方,都已经突破了王安石法令的限制。
很多地方,欺负百姓不识字,把两成利息变成四成——夏税收一次,秋税再收一次,可不就是四成了?
至于多收的那些钱去哪里了?
根据韩绛的了解,还真不一定进了官员自己腰包。
大多数钱,其实塞进了胥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