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隋唐演义之后是什么评书 > 第八十二章 高欢不死(第2页)

第八十二章 高欢不死(第2页)

“陛下,臣请求派兵讨伐高洋,恢复魏室江山。”还没等元宝炬答复,宇文泰就扭头指指点点,开始安排任务起来,元宝炬嘴角飘过一丝苦涩。

自从高欢死后,东西边已好几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了,更何况是灭国之战?宇文泰这次是豪情满怀,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齐。一来,这几年府兵制改革成功,兵强马壮;二来,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杨忠又攻下了江汉之地,实力猛增;三来,高洋僭越称帝,舆论对自己有利。

宇文泰分析得是不错,可其他人并不这么想。发动战争对谁最有好处?自然是宇文泰。战争时期,宇文泰可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尽最大可能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即便不能取胜,这也是一次集中权力的绝佳机会。

那其他军政大佬、地方实力派肯定不愿意了,比如李虎等人。本来推举你宇文泰当带头大哥,目的是,出了事你去死,有好处大家享受的,现在你却想脱离我们的制约,超越我们之上,那怎么行呢?

宇文泰只不过是关陇集团的盟主罢了,他并不具备对于瑾、李弼、李虎、侯莫陈崇、赵贵、独孤信等人碾压性优势。故而,积极支持宇文泰这次发动战争的人很少。其中一个是侄子宇文导,另一个是独孤信。

宇文导是自家人,可以理解;这独孤信不是一直被宇文泰打压猜忌么,怎么这次主动舔狗?对呀,独孤信在陇右那穷山恶水都待了快十年了,他受够了,他想回到首都长安。

其他大佬都跟着宇文泰吃香喝辣,而独孤信却坐了十年冷板凳,他当然要有所行动了。看到独孤信积极表衷心,宇文泰很高兴,心想:独孤郎呀,你总算是懂事了,早点顺从不就得了。

七月,宇文泰任命宇文导为大将军,驻扎咸阳,镇守关中大本营;任命独孤信为大都督,带兵五万人跟随宇文泰东征,侯莫陈崇、杨檦等人从侧翼配合进攻。发动战争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足足准备了两个月,在摆平各方反对声音、统一意见后,九月初十,西魏军这才从长安出发。

4励精图治

那高洋会坐以待毙么?高洋真如宇文泰说的那样不堪?当然不是。高洋称帝建国后的表现,处处都可以彰显出一个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明君形象。

先来说吏治。黎阳太守房超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远近闻名,赵道德有个马仔在黎阳犯了事被房超捉住了,正要问罪。赵道德直接给房超写信,并派遣使者去说情,还要奉送银子。赵道德认为这点小事,应该很简单。

结果,房超信都没看,直接撕了。使者大怒:“你不知道我们赵大人和天子的关系么?竟然对赵大人这么不尊重?”房超拍案而起:“赵道德算什么东西,趋炎附势的小人罢了,我这里只认法度,不认赵道德。”说吧,房超亲手用木杖把使者打死。

赵道德得知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就到高洋跟前告状,说房超目中无人。高洋笑道:“房太守不避权贵,这正是我大齐的人才,朕要好好赏赐他。”赵道德哑口无言。不仅如此,高洋还下令各地衙门设置木杖,凡是有跑关系、走后门的使者,一律杖杀。

宋游道向来也是嫉恶如仇,他听后不以为然:“呵呵,奉命去请托而已,却要遭到杖杀,那贪赃枉法的本人要怎么处理呢?难道要灭族?”高洋恍然大悟:“宋爱卿所言极是!朕一时糊涂。”可见,高洋并不是一根筋,也不走极端。

此外,高洋下令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合并州郡,北齐境内几万官吏下岗,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没有政治手腕和魄力是无法干这么大的事情的。

再说法治建设。老哥高澄之前不是搞了一部《麟趾格》法典么?高洋认为该法典太复杂了,下定决心要在此基础上搞一部更加精简、实用的法律,也就是流传后世的《北齐律》。薛踧被任命为法律编纂小组组长,成员有封述、魏收等人。

封述出身渤海封氏,干过御史、廷尉工作,也做过多年地方官,可以说是法学专家,之前就是《麟趾格》的主要编纂人;魏收嘛,文采好,主要负责法条的表述和修饰工作。制定《北齐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前后耗时十五年,这部法律是隋朝《开皇律》以及唐朝《唐律疏议》的直接来源,可见高洋的勃勃雄心。

《北齐律》共计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首次提出“重罪十条”的制度,也就是我们口头说的“十恶”:一曰反逆(造反及篡权),二曰大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寝、宫殿),三曰叛(叛国),四曰降(投敌),五曰恶逆(谋杀殴打长辈),六曰不道(残忍手段杀人),七曰不敬(对皇帝不尊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杀害领导、老师),十曰内乱(乱伦)。

凡是触犯了这十条刑法,那就是“十恶不赦”,皇帝大赦天下赦不了这十条罪。隋唐的“十恶”有一些变动,但大体上和北齐律的类似。“重罪十条”将儒家伦理纲常礼教精神引入刑事法律内容,推动了礼与律的进一步融合,这就是我们说的“礼法”。

单从内容来讲,《北齐律》的宗旨就是维护父权、君权、夫权的,是等级制度的辩护者,这是时代印记,无可厚非。《北齐律》代表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法律的最高成就,仅凭这一点,高洋就可以名垂青史。

再说编史工作。

作为皇帝,高洋也喜欢附庸风雅,经常和邢邵、魏收等人一起谈论经史,谈到史书,魏收蠢蠢欲动,希望皇帝能让自己继续写《魏书》(二十四史之一),此生死而无憾。专业的事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高洋立刻就答应了,并且承诺:“你放心去写,我不会学拓跋焘杀害良史的。”

这里,高洋说的是拓跋焘杀崔浩的故事。

在古代,编史就是一项崇高的工作,你懂的,意识形态工作嘛,褒贬人物、对历史事件定性,就在史官一念之间。北齐刚建立,需要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更需要把高氏父子如何艰苦创业取代北魏的故事给讲出来,这才能说明北齐是“奉天承运”。

不论史官个人有多严谨,史书中始终会有作者的个人倾向、价值观和道德判断,会有对创业者的批评和指责、歌颂和赞叹,这是无法避免的,崔浩无法避免,魏收当然也无法避免,本书作者也不能避免。高洋能说出如此大度的话,至少这个态度是极好的。

高隆之被任命为《魏书》的编修组组长,具体工作自然是魏收、阳休之等人做了。阳休之出身官宦世家,熟读经史,北魏末年就出仕了,跟过孝庄帝元子攸、贺拔胜以及高欢。另外,魏收私底下还和李德林来往,共同探讨文史,切磋文艺。

李德林出身博陵李氏,从小聪慧博学,天纵英才,才十几岁就名满天下,高隆之、魏收都把他比作温子升在世。李德林对父母很孝顺,因为父亲死得早,母亲又是病体缠身,李德林拒绝了魏收的举荐,在家一边读书一边伺候老母。

在历法上,天文学家宋景业奉命修撰《天保历》,宋景业游刃有余,很快就搞定了。

在军队建设上,高洋志在打造一支鲜卑特种部队,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以一当百,所以这支部队的名字叫“百保鲜卑”。那汉人呢?高洋从汉人士兵中挑选猛男,称作“勇士”,让他们去驻守边疆。也就是说,鲜卑猛男是拿来主动出击打仗的,汉人猛男是拿来被动防御守边的。

可见,高洋和宇文泰不一样,在用人上还是更加倾向于鲜卑等少数民族,而宇文泰呢?宇文泰搞了一个胡汉一体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九月十二日,西魏远征军来到了潼关,消息也传到了北齐都城邺城。

5来者不善

“陛下,我大齐初建,宇文泰就兴兵讨伐,这是蔑视我们,此战必打!”潘乐建议道。潘乐这几年一直镇守河阳前线,西魏兴兵的消息就是他带到邺城的。“对,一定要打出威风!”韩轨、彭乐、可朱浑元、厍狄干等人也附和着。

高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目光坚定道:“潘将军,你常年镇守前线有经验,此次随我出征;朕要亲自去晋阳部署,会会这宇文泰。”潘乐领命备兵而去。

“陛下,段韶在晋阳拥有强大兵力,恐怕他的行动会出人意料,您怎能轻易前往!”说话的是高长弼。高长弼是高永乐的弟弟,高欢的侄子。当初高昂走投无路,就是高永乐拒绝开门,间接导致高昂自杀殉国;高长弼别的本事没有,嫉贤妒能的本事倒是写在脸上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