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面露疑色,尝试说道。
“此次大军班师回朝,若成。。成功,汉王和赵王就会。。。。。”
“是啊,汉王和赵王无关紧要,紧要之处,在于当时刺客喊出后半句话,建文。”
朱瞻墉闻言,更加疑惑:“既如此为何不抓汉王和赵王,反而圈禁爹和太子呢。”
“这就是你爷爷的高明之处,如今圈禁我们只是做给汉王他们看的,有些事情并不是能从表面看得出来的,需要从事情症结处寻求根本,夺嫡事小,你爷爷担心的时候,一旦有险,江山倾覆,建文若是一呼百应,转眼又是一场大乱,你爷爷和我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爷爷要是倒了,我们顷刻之间就会化为草中枯骨。”
“儿明白了。”
朱瞻墉恭敬的说道,正要离去,被朱高爔叫住。
“站住。”
朱瞻墉如此关注朝廷局势,难道对那个位子有想法?朱瞻墉身形一顿,旋即看了过来。
“我儿将来欲要何为?”
“爹,为何有此问,儿子将来也只是继承王位就藩啊。”
朱瞻墉表面平静,心里却是忐忑,自已过于关注朝廷局势,引起父亲的怀疑了。
朱高爔脸色黑了下来说道:“你以为你做的事情,我全然不知吗?”
朱瞻墉听到后,跪了下来,焦急的说道:“爹,我可是犯了什么错误?”
朱高爔慢慢的点破朱瞻墉。
“你的志向若真只是个藩王,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北征的事情数次请命杀敌,一回来就关心局势,培养心腹,栽植党羽,还来询问我京城局势,我究竟是你爹,还是你的臣?”
朱高爔话语严厉,义正言辞,朱瞻墉则是趴在地上磕头。
“爹,儿万万不敢啊。”
朱瞻墉第一次听到自家爹,如此严厉的话语,也是慌乱不已。
朱高爔怔怔看着这个死不承认的儿子。
这就是命啊。
朱棣开了个好头。
朱瞻墉经历倭寇之战,漠北之战,心智越发成熟,心性也越发坚韧,朱高爔看着儿子的成长,不知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这就是命啊,你要坐上那个位子,肯定免不了一场争斗啊,到时候不仅要拼实力,还有人心。你长大了,后面日子就按你的想法活吧”
朱高爔说完便走了,朱高爔这话等于默认了儿子夺嫡的心思,看看后面的发展如何。
就这样后面一个月时间里面,朱棣查阅了太子府的所有奏折,确定了太子没有谋反,然后开始让赵王挨家挨户巡查京城里面的刺客,一时之间京城人心惶惶,皇太孙数次求见,皇帝也不见。
朱棣的眼线禀报给朱棣,汉王府确实豢养了建文旧臣,但是始终没有建文的消息,朱棣随即决定给汉王加点猛料,看看能不能钓出建文,朱棣下诏让汉王监国处理朝政,并且说了一些温情的话,忽悠我们的汉王。
汉王大喜,命人绣蟒服,出入用仪仗,一时间朝廷群臣人心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