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未来 > 第8章 改变自己并不困难(第2页)

第8章 改变自己并不困难(第2页)

习惯是你自己养成的,是你意志的表现。比如,你想养成早起的习惯,你就要克服懒惰的坏习惯,你的意志就要发挥作用。当你对自己说:再睡一会儿时,意志就要战胜懒惰,就要迫使自己起来。经过几次努力,你就会养成早起的习惯。

人们在生活中养成一些坏习惯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不知不觉的事情,但是当你想改掉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坏习惯形成以后,就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种规律,一到那个时间,你就控制不住自己要按习惯去做。比如有人养成了搓麻将的坏习惯,一到下班时间,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就直接往麻将场所走去。正如有些人自己说的那样,管不住自己了。

有些人自己虽然也意识到自己的坏习惯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但是就是改不了。所以给自己找个借口说:算了,这一辈子就只好这样了。这实际上就是不想改变自己的习惯,这使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前途。

只要你想改,你就能够改变自己,这是现代心理学家指出来的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之所以改不了就是你内心里并没有下决心改,就像很多戒烟的人一样,其实他内心里并不想戒烟,只是因为某种外在的因素使他不戒不行,所以,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重新燃起烟卷,除非他自己想戒烟,才能真正戒掉。

坏习惯不是不可以戒,而是你不想戒。

我们几乎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经过一番努力。当我们从反复的动作中学习到某些东西之后,我们就将这些动作交给我们的潜意识来负责。如此一来,我们的意志就能继续从事其他的事情。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数千种有用的习惯。例如,早上,我们知道在某个时刻醒来了,知道做事必须负责任。甚至于我们的“觉”本身就是一种习惯。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就从尝试和错误中来分辨形状、声音、味道和气味;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自动自发地或习惯地分辨某种感觉,而无需再去思考它了。

不幸的是,习惯不是人,它不会分辨是非善恶。我们做的任何动作,都有可能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能将解决问题的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的话,那么要解决世间的琐事就会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常常让事情堆积如山,原因是我们将拖延和慌张变成了我们的一种方式,而这些机械性的坏习惯却难以更改。

为了改掉坏习惯,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有哪些坏习惯存在。接着,是向改变自己挑战。爱默生说过:“做你害怕的事,你的害怕将因而被征服。”举例来说,在一次冗长的会议当中,不发一言地坐着也许是件舒服的事,因为你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也鼓不起勇气来提出能达到期望目标的问题。但不论如何,你应该站起来陈述己见。这样,下次你的胆子就更大了。你愈敢在众人面前发言,就愈会产生自信,如果你不太愿意将任务委派给别人,就放弃这种做法,将任务委派下去,然后养成运用权威的习惯。

要知道,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的道理,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十分重要,即成功需要好习惯。比如:

喜欢阅读;

不睡懒觉;

整洁有条理;

每日做笔记;

遇事爱思考;

对人有礼貌;

简单吗?对,当它们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很简单;当它们还没有成为习惯的时候,做起来也许没有那么简单。

可是,没有这些好的习惯,成功只能是海市蜃楼,可远观,而永远无法靠近。

真是这么重要吗?是的,好习惯是一条成功的通道。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他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他能有怎样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别人合作和沟通?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成功非偶然,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成功者的特质,也许可先从检视性格中是否存在“阻碍成功的因子”着手,并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别让坏习惯驾驭你。

事实上,已经失败的人和已经成功的人之间,惟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同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大门。在我们过去的行为当中,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欲念、情感、偏见、贪婪、恐惧、环境和习惯所支配,而在这些暴君里,最坏的就是习惯。

人常说:“先做对,再做好。”培养好习惯就是“先做对”。如果我们容易服从习惯的话,那我们就全心全力服从良好的习惯,将坏习惯全部摧毁,在新的田畦上播下新的种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成功绝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你的好习惯越多,你离成功就会越近,你的命运就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3.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

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1)胸怀大度,宽厚待人,需要战胜自己内心的嫉妒。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华,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丑角,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还需要战胜自己的虚荣心。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就会和其他人一直在比较。所有的阴影,都因比较而来。比较会导致自卑,越比较,越自惭形秽,样样事情变得杯弓蛇影,就算再有尝试的机会也裹足不前,士气、勇气、志气皆化为乌有。

人们在社会里的种种所谓标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知识水准的评定、婚姻制度、贫穷或富有、成功或失败、坚强或懦弱、健康或病态、清高或世俗,现代人对这些看法的改变,也变化得越来越快。一个人实在没必要对自己老是耿耿于怀,耗费自己一生宝贵精力去对种种其实不甚稳定的看法作诚惶诚恐的比较。·

(3)少一分虚荣就少一分嫉妒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的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

而二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学会说:“是,就是如此,那又怎样?”

而自我的另一端,优越感,它的伤害,也同样巨大。一旦抓紧自己优越条件的人,惶惶终日,就为了要维持状态。自己拥有优越感,就再也不能接受比他更优越的事物。他只能看到比他低劣的,这样他心理才会好过,才能有安全感。这种人再也没有机会学习到更好的事物。有优越感的人,整天都在一种防范、衡量、不断比较、据为已有的状态下生活,既不能吸收,也不愿付出,就只能维持。这哪能快乐?

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严重阻碍了人生。不去比较,就会感到满足,也不会因为沾沾自喜而头脑膨胀。别人接不接受你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你却一定要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