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之旅是祈少君命运的转折点,但是有相聚就终将有离别。
尽管在苏州享受了一年的还算比较快乐的时光,但恩师遗命和血海深仇,这两件事就像是他心头的两口警钟,不时会敲击那颗会因安逸而稍有懈怠的心。
不过,他是松懈怠忽的人么?
不,当然不是!至少他选择了惜别红颜知己,坚定地重踏人生之路,这个决定足不足以说明?足矣。
而且,不管命运有多么残酷,也不管上天安排了什么样的路,也改变不了那副乐天宽容的心肠,不愤恨世间、不怨天尤人,从来不屑去理会命运这东西,更不会让很多人那样,遇上无法解开的心结时,总把“命运”、“天意”、“人算不如天算”之类的词挂在嘴上。
当然,话又说回来,他也有自己的口头禅:
“成事或许在天,但某事势必在人!”
“世间终究是美好的比丑恶的多,端看自己如何看待。”
“人生在世,凡事只求俯仰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参透,尽管祈少君自己也还没有完全参透,但就凭少年人的这份坚定,就远胜于很多阅便人生的老者。
他抱着这种心情,一只酒葫芦一柄剑,仗剑行侠、傲笑江湖,好不自在!
这天,他信步路过一片水田,一位青年农夫一边插秧、一边正吟唱着: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几句咏词,令路过的祈少君不禁驻足留步,闻声望去……
农夫又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祈少君不仅慨叹:“连乡野村民尚且这般忧国忧民……”
农夫一曲唱毕,便听到耳畔传来鼓掌之声,还言道:“好!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好词!”
农夫微鄂之下,转首朝田边一望,见拍手赞赏的是一位俊秀的弱冠少年,于是放下手中活计,谦言道:“哪里?敢问兄台有何见教?”
祈少君道:“岂敢,小可不过一赶路之人。路经此地,遇兄台所吟唱,道尽当今乱世百姓之苦、功名利禄之浮云,有感而怀罢了。”
农夫谦笑道:“兄弟过誉了,山野村夫随性胡诌,实在有辱清听,见笑!”
祈少君道:“倘若这也叫随性胡诌,那苏城之中那些只会坐而论道、满口之乎者也的私塾先生,岂非要汗颜无地?”
农夫见那少年谈吐不凡,顿生好感,笑道:“冲兄弟这几句话,你这朋友愚兄交定了!兄弟旅途劳顿,若不嫌弃,可在此歇息片刻。”
祈少君抱拳道:“正有此意,这一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小可路经此地腹中难耐,不知可否向兄台讨口饭吃、讨碗水喝?”
农夫道:“只要兄弟不嫌乡村野地粗茶淡饭,我这倒也有些地瓜腌菜,清茶水酒,姑且可以将就果腹!”
祈少君躬身抱拳道:“如此甚好!”
水田边凉棚下,祈少君吃着番薯烧饼、欣赏田园野趣,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农夫为他斟茶,问道:“敢问兄弟尊姓大名?从哪里来?”
祈少君道:“小可祈少君,从苏州来,北上寻访故人。”
他又反问道:“敢问大哥尊姓大名?”
农夫晒然道:“愚兄姓张,乡野村夫,贱名何足挂尊齿?倒是祈兄弟你相貌堂堂,英气勃发,愚兄大胆推测,将来必为人上之人呐!”
祈少君躬谦道:“哪里敢当?倒是兄台所作诗词字字珠玑,小可受教了。”
张农夫额首一笑,再度吟唱起来: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清亮的语声,散播于山涧显得格外清朗……
他又道:“前些年,我路径潼关经商,却遭官兵盘剥,弄得赔了本钱、乞讨还乡,路过骊山等地,又见百姓深受疾苦,故有感而发。”
祈少君不断沉吟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又问道:“张兄悲天悯人,实令小弟佩服,何况张兄正当壮年,又身负如此才华,依小弟看……应该出去创一番事业,实在不应该埋没于此。”
张农夫凄然一笑道:“乱世功名,不为我所欲也。”
祈少君道:“小弟岂不知当今朝廷腐败,我所说的事业,也不仅仅是指功名利禄,只要能为百姓谋福,凡事无愧于心,便是我大好男儿所求之事业。”
张农夫似有所悟,大笑赞道:“好!凡事无愧于心,说得好!唉,可惜愚兄家室贫寒又无门路,恐难有所作为……不过,就冲祈兄弟这话,愚兄便觉得相见恨晚,今日萍水相逢,还望日后有缘再会!”
祈少君取出玉笛,道:“蒙张兄谬赞,小弟愿献丑一曲,以娱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