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方阵地前一大片开阔地,没有村庄,没有平民。
如果大批鬼子进到这个地方,准挨炮轰。
但又不能上去几个,死光了再上去几个,这又成了添油战术。
于是它就想到了土工作业,挖着壕沟接近我军。
等离我军近了,混战在一起,我军的炮火优势就不存在了。
就能发挥它们近战优势了。
其实近战优势也不在鬼子方面,我军的步枪射速快,而且穿有防弹衣。
在格斗方面又面对的是以单兵能力见长的特战团。
往往火力弱小的一方,经常采用近战、夜战来缩小装备上的差距。
历史上,从抗战到半岛,我军一直采用这种战术。
因为那时,我军装备差,火力差。
但到了对南方小国的自卫反击战时,就不是这样了。
那就是千百门大炮猛轰了!
战术要和自己的装备相适应。
鬼子也是这样,现在鬼子装备处于弱势一方,就采取了接近我军、形成混战的方法。
杀鬼子容易吗?
显然是不容易的。
哪怕有了系统,也没那么容易。
鬼子也会随机应变,它们也长了脑子。
但是哲几松四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
土工作业时,我军会放着猛烈的炮火不用,让它安心地挖战壕吗?
显然是不会的!
“黄桑,你的部队战壕的挖,前进500米,我大膏药蝗军的曲射炮的行,哈齐路的炸。”
哲几松四操着半生不熟的华夏语说道。
尽管语法的不对,黄大汪还是听明白了哲几松四的意思。
“哈衣。”
黄大汪无精打采地答道。
“请蝗军炮火掩护!”
“放心地给!”
黄大汪心里想道:“还拿我们当枪使,以为还像一年前?”
“取个名字叫什么哲几松四,那不就是‘着急送死’嘛!你这老小子今天要是不死,都对不起你爹给取的这好名字!”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行动上不敢怠慢。
“弟兄们,走了,干点活,挖战壕!”
“走了,走了。”黄鞋军们没吃饱饭一样附和着。
一个个是歪戴帽子反穿鞋,倒拖铁铲装大爷。
“都机灵点,对面的枪法可是不赖,别露头!
到前边前要滚过去,别聚堆!
干活也别那么卖力,大伙儿要学会看起来热火朝天,实际上不出力。
形势不对就跑,跑不了就改姓八。
咱们干的坏事不多,到那边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