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偶尔会望着金殿上那把涂了金漆盘满了五爪金龙的椅子出神,当年为了坐上这把椅子他不知杀了多少人,后来为了能稳稳坐在这把椅子上又不知流了多少血,杀了最爱的人,也杀了最恨的人,十年前那场滔天血债,他分不清到底是白家欠了他的,还是他欠了白家的。
不过往事多是如烟,过了也就过了,当年的白家早就不存在于世,留下一个方景城如今像条丧家之犬一般不知躲在哪个角落,而白氏一族的边边角角他早就斩了个干净,天下彻彻底底地只有方家,只有皇族,只有他方氏一脉受人尊敬与推崇。
他本是该高兴骄傲的,堂堂战神白氏,折于他方伯言手中,这等壮举便是不能绝后也能空前了。
但是他依然心有不安,他不明白这不安源自何处,绝不会承认这是源自于良心的谴责,他坐上龙椅的那天起就已经没有良心这种东西了,也不想承认是因为害怕,害怕白族还有余孽余热,所以便要对方景城百般压榨折磨,将他一切的力量榨取干了就可以将他弃之如蔽履。
好不容易看着方景城快要变成一条狗了,怎么会冒出白氏遗帛这种东西来呢?当年他那样逼迫过方景城,让他交出白氏遗帛的下落,可是方景城死咬着嘴不松口,咬定了不知道白氏遗帛的下落。
时间久了他都快要忘了这东西,突然出现在了方景梵手里,到底,是方景城故意陷害给方景梵的,还是说真的是方景梵自己有了大机缘自己遇上了,这一切,要等方景梵回到京中来自己说清楚。
但是,在这种关头,竟然又冒出他调粮百万石的事来,皇帝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觉,只得这么一个儿子了,当初看中他的便是他的仁厚忠实,怎地如今这些好习性一样不剩?
皇帝的沉默很长,胡膏也不急,只是静静地站在空旷寂寥的大殿下,微垂首敛剑眉,他知道皇帝一定会说话,只要等就可以了,而在那之前,便让这位已至暮年的老人先感叹一下他这一生的不容易。
“胡膏,你先前说此事没有那么简单,如何作解?”长久沉默过去,皇帝终于开品。
胡膏听得皇帝问话,抬手作揖,言辞谨慎,甚至还刻意放了些紧张的神色:“皇上圣明,定是知道海上的路是通向何处的。”
“对,朕知道。”皇帝点头,“丰国这些年来并未着力训练水兵,太子他也不可能有这等想法,朕自是不可能相信他要练水兵之事,而通过海港出去的粮食……哼……”
皇帝鼻腔里一声冷哼,他太清楚过海之后是什么,他跟祈国的旧恩旧怨不是这些小辈们能理解的。
“所以皇上,微臣觉得很奇怪,太子殿下为何要将粮食送去祈国。”
“你想说什么?”皇帝回头看着胡膏。
“恕臣愚昧,太子殿下与祈国向来无甚来往,只是上次去祈国办事时,娶回来了一位太子妃,乃是祈国的长贤公主温琳,而臣近来听说,祈国雪灾严重,已是冻死饿死不少难民,粮食也颇是紧缺,这时候,我丰国突然送去了百万余石粮食,臣……实在不解,难道太子殿下真的仁爱苍生,便连祈国百姓的生死也一并挂在心头吗?”
他一边说还一边皱起了眉头,模样十分费解的样子,听着这是一句恭维太子的好话,但实际上却到处都是个坑,太子若真的对祈国这般上心挂念,那才是皇帝想发怒的事,一国太子你跟他国来往密切,你是想做什么?想借外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吗?
若不是这般上心挂念,那便是听了谁的差使才做了这样的事,听了谁的差使?来来回回跟祈国挂得上钩的也就那位长贤公主,方景梵的太子妃了,那太子可真是了不得,对一个女人的话言听计从!
皇帝并没有对胡膏的这番话当场表态,他只是对胡膏点头:“你继续说。”
“是,皇上,臣还想起一件事,当初祈国商人与丰国来往密切的时候,是太子妃娘娘提议加收祈国商人赋税的,说是有利于我丰国国库充盈,从而大力推动祈国与丰国生意来往,那段时间也的确是祈国生意与丰国生意最为鼎盛的时刻,甚至为了方便商人出行修了不少直通的路,虽说当时走天堑之渊的商户占大多数,可是海上也是有些往来的,毕竟体积过大的货物总不好由着马车运货,而海路是最为适宜的方式。”
胡膏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些迟疑一般,仔细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脸色:“恕臣直言,从安平城到港口的那条官道,便是在那时候修的。”
从安平城到港口的官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修的,这件事谁也说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方景城希望这条官道是那时候修的,那就一定是那时候修的,当初温琳对付贾瞒,对付方景城他们的招数,终于恶有恶报的回赠在了她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