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唐时明月宋时关苏宸几个女主 > 第七百八十二章 流言蜚语(第1页)

第七百八十二章 流言蜚语(第1页)

汴京城,赵光义府邸。

如今已经到了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赵光义此时还没有被册封晋王,只是开封府尹,虽无王爵,身份地位实与王侯一般无二,他的权势已经有滔天之势。

不过,目前赵光义看着两个皇子已经日渐长大,心中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尽管大宋立国仅八年,尚无王爵之封,仅有皇帝与皇后,赵光义却能让众多朝臣对其俯首帖耳。这固然因为他身为皇弟,但自唐末以来,王朝更迭频繁,许多皇帝为求江山永固,宁愿选择兄终弟及或传位养子,也不愿将皇位传给年幼的亲生子,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赵光义成为皇帝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然而,赵匡胤的江山竟已稳固八年,赵氏王朝愈发强盛,已有一统中原之势。而皇帝正值壮年,身强体健,再活十年也非难事。到那时,皇子已长大成人,难道还需要他这个年迈的皇弟来继承皇位吗?

如果再过几年,赵匡胤的嫡皇子长大,肯定会被赵普等官员拥立册封太子,甚至封王开府,委以重任,那时候对外宣布信号:储君已定!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光义的势力很可能会如树倒猢狲散般逐渐消散。不出几年,皇子赵德昭的威望与权力便可能与他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他,导致原本依附于他的众多官员纷纷离他而去。

这正是赵光义开始感到担忧的地方,因为他内心深处,确实对那九五之尊的宝座怀,有难以遏制的贪念。

书房内,程羽、范旻、赵睿、石熙载、窦偁、贾琰几个幕僚,看着赵官人脸色有异,相互看了一眼,都知道现在赵光义的心情不佳,似乎有担忧之事。

这时候,有两个人走了进来,正是柴禹锡、弭德超,这二人都是赵光义的心腹,负责情报组织,在汴京的茶楼酒肆、三教九流中,都安插了他们的人,平时搜罗情报。

可以说,有开封府衙的特权,柴禹锡、弭德超有了更多的手段,把整个汴京城都给操控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架空皇城都有可能,让皇令无法在汴京展开。

这也是为何后来赵匡胤想要迁都的原因,因为历史上的赵匡胤在开宝九年打算培养自己的嫡长子为储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朝中大臣许多都支持赵光义,甚至在汴京城,他的权力已经失控了,整个汴京城盘根错杂的势力阻挡了皇权赦令。

那时候,赵匡胤想要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为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得到大臣们的理解,当时遭到了起居郎李符和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反对,赵匡胤没有采纳,赵光义以“在德不在险”劝阻,赵匡胤听后,只得放弃了迁都的念头。

后世一般认为,赵匡胤的意图其实是想通过迁都,削弱开封府尹赵光义的势力,因而遭到赵光义的激烈反对。而赵光义所谓“在德不在险”,也是对赵匡胤赤裸裸的挑战,意思是我赵老二的地位,靠的是德行,你想通过迁都削弱我没有用!

正是赵匡胤迁都释放出来的信号,让赵光义闻到了火药味,不得不提前下手,才有了当年十月份的“烛影斧声”就是因此爆发的。

不过那是开宝九年的事,发生在公元976年,距离当下还有九年!

赵光义瞥了二人一眼,问道:“有什么事?”

柴禹锡眼神环顾了一下,然后拱手道:“回大人,最近坊间,关于金匮之盟的说法、评书、话本不断散播!”

“什么金匮之盟?”赵光义有点不耐烦,觉得可能是历史上哪个事件,被无聊的话本评书人开始胡编乱讲了。

柴禹锡犹豫一下,说道:“是关于您、官家、和杜太后的!”

赵光义一下谨慎起来,这流言蜚语竟然传了他和皇兄、母后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